肖醫生董小姐事件中,兩個讓人憤怒的細節
一件事是,一位名叫陳如月的北大學霸申請協和4+4被拒之門外。
2017年,陳如月第一次參加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學習金融。北大光華有多牛?有人開玩笑說,一塊招牌砸下來,都能砸到幾個高考狀元。
陳如月在北大求學過程中,發現金融並不是自己內心真正的熱愛,她更渴望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為了實現當醫生的理想,陳如月同學在大學就選修了許多生物學相關專業。大學畢業後,他還加入北大生命科學院李沉簡教授的實驗室團隊。
陳如月同學也申請過協和4+4,但“競爭激烈”未被錄取。
畢業三年後,陳如月再次參加高考,被上海交通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八年制本碩博連讀方向)錄取。
讀這則新聞時,很有點難受。陳如月和董小姐,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個真心熱愛醫學的北大學霸,被協和拒之門外。是陳如月的學習能力不如董小姐嗎?

董小姐年紀輕輕,在美國讀的某文理學院,卻用哥倫比亞大學的大學排名,進入了協和醫學院“4+4”的醫生培養模式,導師是骨科院士,拿的內科學位,論文是婦科影像學的,實習的醫院是胸外科,最後入職的單位又是泌尿外科。這不是彎道超車,簡直就是坐著火箭一飛沖天。
而這兩天,圍繞“4+4”招生問題,又發現了不少奇人異士,比如,有一位文藝特長生,擅長剪紙這門手藝的,也進入了2025級協和“4+4”冬季招生復試名單。
再看看陳月如,這條學醫之路,走的那叫一個艱辛。
不知道陳如月同學這幾天有沒有看新聞,在看到董小姐輕輕松松拿下協和4+4博士以後,心情會如何?

想想真是太諷刺了!
另一件事是,董小姐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殘疾學子的研究成果。
董小姐的博士論文,從摘要到全文小結一共只有33頁。可是,就是這33頁的論文,也有可能是抄襲的。而且,抄襲的,還是一位殘疾青年的研究成果。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