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41岁成为最年轻院士,一生却只招了7个研究生
同为改革开放初期象征“科学春天”的标杆性人物,又都从事纯粹数学,杨乐却与陈景润那种深入人心的“书呆子”形象截然相反:他是一位少有的行政高手。
与杨乐相交44年的丘成桐至今记得,1987年夏,已是菲尔兹奖得主的他来华访问,由时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杨乐接待。临走时,由于种种意外他们到机场时只剩不到半小时,已不能办理登机手续了。杨乐只好四处协调,海关工作人员看了他的工作证后敬了一个礼激动地说:“您是杨乐!我在课本上读过您的故事!”签证官当即带上图章,与他们一起赶到登机口,在那里为丘成桐盖了海关章,完成了最后一分钟营救。
丘成桐很清楚,杨乐平时很不愿意出风头,完全是为了他才这么做的。他对杨乐的行政能力很佩服,觉得他遇到困难总是能“用最平和的方式寻求最优解”,而且对朋友极为负责。
2023年10月22日,83岁的杨乐在北京去世。
中科院数学和系统科学研究院发布的讣告称,杨乐是中国数学界的一个领袖,也是一个时代的楷模。丘成桐在《悼杨乐文》中写道:“唯挚友南通杨乐,品性温纯,待人以诚,学养功深······今朝归去,余有人琴之恸,而国有折柱之伤,悲乎。”

杨乐。摄影/本刊记者 张旭
“他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华罗庚”
杨乐人生的重要关头,总踩在时代的节点上。
他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就读本科时,赶上清华和北大(专题)理科改6年制,1962年毕业时赶上研究生教育恢复,考入了中科院数学研究所。
当年数学所只招了6名研究生,所长华罗庚招了4名,函数论研究室主任熊庆来招了两名,就是杨乐和他的北大同学张广厚。
熊庆来是中国数学学科奠基人之一,有名的伯乐,桃李满天下。陈省身、严济慈、彭恒武、林家翘、钱三强、钱伟长等均是他的学生。
熊庆来常常感慨:“我已经老了,对你们没有多少具体帮助。但是老马识途,我还愿意给你们领领路。”在他的指引下,杨乐和张广厚很快确定了以函数值分布论为研究方向。这是当时数学领域的前沿方向,尤以法国成就最大,专着最多。熊庆来在法国学习和生活了十多年,对法国经典理论非常熟悉。
熊庆来组织了讨论班,要学生们精读两部着作后作报告:一是现代函数值分布论创始人奈望林纳的经典着作《毕卡-波莱尔定理和亚纯函数理论》,二是瓦利隆的《亚纯函数的波莱尔方向》,这是函数值分布论中一个十分深入和艰难的研究领域。
熊庆来已年逾古稀,并曾患脑溢血致半身不遂,行动不便,但他坚持每次讨论班都要亲自参加。为了方便他,数学所在他家附近的中科院工会俱乐部二楼商借了一个房间充当教室。有时找不到车接,他就步行前往,一段七八分钟的路程要走上四五十分钟,上下楼更是一步一挪。
他还在家中主持了北京市复变函数论讨论会,每两周一次。讨论班里“四世同堂”,有庄圻泰等好几位老教授,有中年学者,也有年轻助教和研究生,学术气氛十分浓厚,让杨乐受益良多。
熊庆来的孙女熊有德回忆,在爷爷的众多学生中,他常常夸奖的是杨乐。有一次杨乐到家里来,临走时恭恭敬敬地鞠了一个90度的躬,他走后,熊庆来夫人姜菊缘直夸他有礼貌。熊庆来说,杨乐很聪明,什么问题只要一点就能明白,有的人来数学所很久都没有发表一篇文章,而他已经发表了许多文章。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