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下不了診的兒科醫生:兒科一號難求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呼吸道感染近期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12月5日10時許,可實時查詢醫院就診人數和排隊時間的北京急診發熱門診地圖數據顯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發熱門診的候診人數為182人,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急診最長等候時間仍大於兩小時。

11月26日下午四點,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的急診分診台上,手寫的叫號單寫到了五百多號。分診台前排隊的人群堵住了急診的出入口。沒有找到位置的家屬,一手高舉著輸液瓶,一手牽著孩子穿過人群,找尋落腳點。門診大廳裡也幾乎沒有空的角落。

繼支原體感染潮後,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再度擠滿各大醫院的兒科門診,部分兒科一號難求。


11月30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2023年第47周(11月20日至11月26日)疫情周報,全市共報告法定傳染病16種72475例,流感居首。據國家衛健委的監測數據顯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為主,此外還有鼻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患者數量,醫院開始“各顯神通”,從增加每位兒科醫生的出診日,再到增加24小時急診。從三甲醫院到社區醫院的各級醫療機構,診室數量和看診時間也在大幅增加。對於兒科醫生而言,眼下忙碌的日子還將持續一陣子。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診室外候診的家長患兒排起長隊。受訪者供圖

有醫生門診數量從一周五個增加到七個


11月26日傍晚近六點,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學軍下了門診。

這是近期下診較早的一次。但這一天的工作並沒有結束,李學軍還要到病房區查房,手頭上還有堆積的病歷本要填寫。路過急診時,李學軍瞥了一眼牆上的候診數字,仍在等候的還有170多人。急診有三名醫生在崗,按一人每小時看診十人的最快速度,她預估,看完這170多個人要到半夜,“後半夜能不能看完都不好說。”

對於李學軍而言,這是一個極其忙碌的下半年。八月份開始,兒科的患者便逐漸增多。原先,李學軍所在的醫院只安排了兒科門診和夜診。在不忙碌時,李學軍一周需要出五個診,每個半天,同時一周平均出夜診一次。但從9月底開始,就診人數逐漸開始超出兒科的承載量。


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患者數量,醫院先是增加了每位兒科醫生的出診日,李學軍的門診數從一周五個增加到了七個。

即便如此,患者數量仍在不斷上漲。醫院又新增了傍晚五點到晚上八點的應急診,在白天門診和夜間門診之間用作緩沖。李學軍解釋,白天門診時間傍晚五點結束,夜診傍晚五點開始到十二點,應急診則是為了應對緩解夜間門診的看診壓力,由不同醫生輪班看診。此後,醫院將應急診的時間延長到了晚上十點,又在原先一個應急診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應急診,“兩個應急診都是五到十點。”

診數增加,最直接的結果是,李學軍所在的兒科醫護人員近兩三個月幾乎沒有完整的休息時間。她所在的兒科原先共有六七十位醫護,醫生和護理人員各三十余人。為了滿足兒科不斷增長的患者需求,醫院對護理人員進行了調配,將二十多名其他科室的護理人員安排至兒科支援。

每天早上八點,李學軍到醫院門診樓時,診室門口就已經排滿了等候的患者。還有許多患者排著長隊等待醫生加診。而邊上急診也還有一百多人正在排隊。

由於患者太多,10月23日,為了緩解門診的壓力,李學軍所在的醫院增設了兒科24小時急診,對放號和患者的疾病類型不限制,收治18歲以下的所有患者。起初只有一位大夫出急診,後來壓力太大,又加到了兩個大夫出急診。“到後來還是不夠,就擴大到了三個大夫。”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