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武漢大學教授調研:地方治理信用透支已成常態 | 溫哥華財稅中心


武漢大學教授調研:地方治理信用透支已成常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然而,一旦本應按時下撥的項目經費遲遲難以兌現,或者項目經費難以覆蓋工程款,地方治理主體就不得不再通過跟進項目來彌補前面的窟窿,逼得地方治理主體不斷申請新的項目獎補。這種私人借債最終可能演化為新的縣級債務或村級債務,不斷透支著基層幹部與工程隊、企業之間的信用。

在基層調研,可以發現大量類似案例。

比如在貴州調研了解到,為了增加自己的利潤空間,基層幹部會盡量想辦法控制成本,以至於項目經費一般都會多過實際開支。但是由於項目資金的撥付周期太長,而銀行利息又要按時償還,最終導致利潤空間被時間擠壓。工程隊的包工頭和企業老板只有等項目經費慢慢撥付下來,再從中謀利。有些工程隊老板最後也學聰明了,他們知道項目資金撥錢慢,就在開始與縣鄉村打交道時提高報價,以此來對沖時間對利潤空間的擠壓。大部分包工頭或企業老板都沒有選擇上訪,或像六盤水的女企業家那樣選擇自媒體爆料,是因為他們仍然相信這樣的村級負債只是暫時的,相信政府的項目經費總是會給他們的,而他們還是可以從中賺錢的。


但他們與基層幹部的信用,會在等待中不斷被透支。六盤水女企業家的選擇,是這種信用徹底崩盤後的必然結果。導致這種結果的直接原因是,他們終於意識到:政府的項目經費根本不可能兌現了,地方政府成了當地最大的“老賴”;或者項目經費少於實際建設資金,經費數額根本不夠抵債,因而這種債務無法化解了。

在中西部地區,很多項目配套資金到不了位,都是村裡負債。基礎設施類,村裡大概要承擔30%,產業類,村裡要承擔60%。政府項目經費兌現不了,也很普遍。有時候領導誇下海口,最後調走了,或者他沒協調下來,最後工程款的兌現承諾都變成了空頭支票,村裡又做了事,最後只能村裡承擔。

比如,陝西省H縣J鎮,2017年申請成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F村為產業園的核心區,產業服務中心建設屬於產業園的配套設施,包括產業服務大樓和農貿市場。實際建設支出為1800萬,但後來下撥的項目資金額為500萬,不足部分由村幹部和施工方向上跑新的項目來補足。施工方是H縣本地的工程隊,目前村集體還欠施工方300多萬元。

J鎮Z村,2017年修建了1個廣場和4條排水管道,總共花費200多萬,但項目資金只下撥了40萬。當時Z村村支書自己墊資20多萬,向縣級部門申請到20多萬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獎補資金,其余部分由施工方墊付,目前還欠施工方27萬。


在這種情況下,村幹部、工程隊老板就沒辦法分利了,回本都不錯了。甚至於,一些以私人名義幫鄉鎮請工程隊的村幹部,因政府項目經費不能兌現,而遲遲無法清償工程款,被工程隊老板告上法庭,成為法院認定的“老賴”,不光有限的存款被劃走,連乘坐高鐵的資格也被限制。

現在的大背景就是,國家項目管理越來越嚴格的,項目的考核要求很高。對於基層政府來說,項目安全落地成為他們首要考量的問題。過去鄉鎮、村級組織、工程隊老板、釘子戶、黑灰勢力分利的情況,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基層幹部與民眾之間的信用透支

基層調研發現,農民在公共空間的話語表達與其後續的實際行動不一致的“反悔”現象越來越多。

在鄂中C村,村書記召集村民開會,征求村民對於修路的意見。在會上,幾乎所有村民都對修路表示口頭上的話語同意,願意為公共利益的達成而讓渡自己的私人利益,比如自家承包地被占且不獲得任何賠償,因為村書記一再強調“修路是大家自己的事”,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最終是相統一的。但是,到後來開始占地修路的時候,原先在大會上形成的話語合意又變得千瘡百孔,一些曾經表態“同意”的村民守著自己的承包地不讓工程隊入場,表現出實際行動上的不合作。為了解決移居集中規劃的“新農村”聯排別墅區的村民在家中放置農具和小型農用機械的問題,村書記召集村民開會商議在每戶別墅背後統規自建“附屬雜物房”的問題,重點是商量出雜物房的面積、高度、瓦片顏色的統一規劃方案。經過村民的集體討論,最後確定了瓦片的顏色,規定雜物房統一按照長10米、寬3.5米、高4米的建築規格自建。然而有村民反映,“一些人在會上明明商量好的,後來實際做的又不一樣”,“有些人做小動作,想方設法擴大雜物房的面積”。

村民解釋這種“反悔”現象增多的原因,都提到基層幹部和地方政府現在就缺乏公信力。據觀察者網此前報道,曾有480多個人民政府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包括村一級村民委員會),其中是地方政府的為100多個,不乏包括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核心區等。有的地方政府上榜不止一次,鄲城縣寧平鎮人民政府、鄲城縣李樓鄉人民政府分別“上榜”3次。而信任是相互的。村民說:“政府許諾過的,答應好好的,後來突然反悔呢?”“自從我家經歷過拆遷以後,鄉鎮幹部、村幹部的說的話我一個字都不會再信!”“是誰先誠信缺失、朝令夕改的?”“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有什麼樣的子女。”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