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專訪蕭強:六四歷史"無論如何也抹不掉" | 溫哥華財稅中心


[六四事件] 專訪蕭強:六四歷史"無論如何也抹不掉"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如果能夠簡單說的話,在六四天安門之前,我的生活是一個學習科學的學生。我是學物理的,那時候我在做博士論文,在做天體物理的研究;但是我也是在中國長大的,70年代也好,80年代也好,直到我到美國那時候已經25歲,1986年的時候。

雖然已經到了美國3年,但是我看到在天安門前的學生示威,看到那些市民,後來看到鎮壓。當然覺得跟自己一樣,跟他們的生命是緊緊相關的,是直接相關的,我想切割也無法切割斷。當時回到中國,是我能夠想到唯一的做法,就是回到那裡去,跟自己的國家、跟自己的人民在一起。我其實並不知道要做什麼、能做什麼,但是我不願意作為一個遠遠呼喊,或者是覺得無力的人。

當然作為一個個人的行動,我能夠做到的也很少很少。我去看望了一些死難者的家屬。可是更重要的是,那個經歷讓我覺得,應該把中國人追求民主的理想繼續下去,不管用什麼形式。不能因為它是用暴力,就可以把人的最基本信念和尊嚴削減。我覺得人的精神是不應該被暴力所打敗的。


等於說,我後來參與海外的人權民主倡議活動,後來來紐約,一直做了十幾年的人權組織的工作,包括現在,後來做信息自由方面的工作,還是這樣一個基本的信念。雖然隨著情況不同,能做的事情可能是不一樣的。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六四以後,我對人的認識、對中國政治體制的認識,或者對自己的了解,對自己的認識,對自己人生應該怎麼走的認識,都是沒有變。

德國之聲:“中國數字時代”其實是很多人觀察當代中國很重要的窗口。從創辦到現在,經歷了很多中國的事件。在六四之後有蠻長一段時間,好像經歷了一陣子的低潮期,雖然期間也有比如說烏坎等一些運動陸續在進行,直到疫情期間爆發了白紙運動。

很多人會把六四跟白紙一起拿出來討論。您自己怎麼觀察這兩代非常重要的中國公民運動?因為白紙運動對現在很多海外中國人來說,不知道用“啟蒙”來說是不是恰當。但從某種程度來說,不亞於六四當初帶給那一代中國人的震撼。

蕭強:我想是的吧。我想每一代人,或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件,喚醒他內心世界的一些基本的東西,或者說是改變我們對世界的一些看法。


六四對於那一代人來說,對我這一代人來說,當然是非常決定性的事件。後來的比如白紙運動,對新的年輕一代來說,我相信一定也是政治上覺醒非常重大的事件。

雖然你可以說,他們的背景好像不太一樣。因為六四的背景是中國此前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青年對於中國社會政治上開放的期望越來越高。六四後來,由於這個抗議以及政府的應對之間,讓這個期望形成一個高潮,當然最後的結局也很慘烈,就是純粹是用暴力把——不僅是天安門廣場、不僅是在北京市,把全國范圍對民主的要求給鎮壓下去了。從此也對中國後來的走向有根本性的影響,但是也確實喚醒了一代人。

要是比較白紙運動,白紙運動也就是2022年的事情,它的直接背景是3年的疫情,和特別是最後那一年動態清零非常嚴格的封控,導致了中國社會、人民、經濟極大的損失和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才爆發了白紙運動。


但是,它更大的背景還是政治上的,因為是習近平的獨裁統治。中國社會雖然沒有政治開放,但是至少社會的自由度還是在逐漸增加,經濟在高速增長,人們對政治改革還是有一定期望;他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也是為了維持共產黨的江山,政治上倒行逆施。

一直到2022年(中共)“二十大”,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了,也是在這種失望和絕望下爆發抗議。所以它的背景也是對這個社會,或者是對國家整個政治命運的關心。

現在的中國,已經是一個經濟上、政治上、國際上非常有地位、影響的一個大國,在經濟高速成長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或者兩代人,他們對社會的期望也是不一樣的。這是讓他們對這個政治體制根本性、本質的、覺醒性的認識。

不管是六四的一代,還是白紙一代,還是中間不同的人經歷了不同命運以後在政治上的覺醒,我們希望看到的還是中國人自己持續的、不間斷的努力和推動。不管是在條件相對來說寬松的情況下,你可以出現比如說像“南方周末”等相對來說比較自由主義傾向的官方媒體,更不要說互聯網上的聲音,維權律師運動;或者在這個政治嚴酷的情況下,也就是現在,前兩年這種嚴酷打壓之下,最後還是忍無可忍的,在校園裡頭、在很多城市的街頭爆發的白紙運動。

它的本質是對獨裁警察的抗議,雖然它表現出來是對嚴酷防疫政策的抗議。只要中國還沒有真正的自由,只要一黨專制,不管用什麼語言包裝,還是極少數人統治,這樣一個專制統治的現狀,那麼這種政治上的覺醒,總會在新的一代人裡頭重新發生。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