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賣保險又可年入百萬 美女精英轉行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保險相關] 賣保險又可年入百萬 美女精英轉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賣保險”的海歸(专题)學霸還有很多,比如在保險代理人王曦的12人小團隊中,隊友們就個個是精英,有北大(专题)本碩畢業,有港大畢業的,還有哈佛商學院、牛津的雙碩士……王曦進入保險行業滿打滿算不超過4年,這是一個資深媒體人中年轉行、年入百萬的故事。

文丨金融八卦女作者:月月


· · ·

話說,在離錢最近的金融圈,多年來一直心照不宣地流傳著好多條“鄙視鏈”:

行業:對沖>PE/VC>投行>咨詢>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四大>其他;

職位:基金經理>保代>銷售>分析師>中台>後台>IT;

工作地點:華爾街>富凱>中環/英藍>國貿>陸家嘴/金融街;

畢業院校:海歸>清北>復交>985>211>其他;

學科/專業:商科>法學/醫科>工科>理科>社科>文科>藝術;

……

看到這兒,很多金融圈的小伙伴可能要問了:擠破頭都進不去的四大,在行業“鄙視鏈”裡的排名竟然比保險公司還低,真的假的?

你還真別不信!最近,八妹看見好多條賣保險年入百萬、職場精英轉行賣保險的新聞。

為了一探真假,八妹和好幾位保險代理人聊了聊,其中一位美女學霸的弟弟就在四大工作,據她透露,一年前她決定放棄英國咨詢公司的工作回國時,就是在弟弟的勸說下選擇了“賣保險”。到底是咋回事呢?

1.

/ 放棄讀博、投行、咨詢公司,現實版“律政俏佳人”選擇賣保險 /

“曾經有人問我要不要做保險,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事我幹不了。”

Crystal今年35歲,本科讀的法律專業,大三時開始在在北京的知名律所實習,按照這個職業發展路線,妥妥就是一個現實版“律政俏佳人”的故事。

但她最後沒有選擇法律這個職業,在短暫的工作後,Crystal選擇了深造讀研,去英國的政治經濟學院攻讀金融管理類專業。畢業後,她在OC&C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這家國際性戰略咨詢公司工作了三年時間。

毫無疑問,咨詢公司絕對是站在行業鄙視鏈的前列,哪怕是和投行、PE/VC這樣的機構相比也差不了多少,絕對算得上是金融圈精英了。

“當時我同時收到了兩個頂尖高校的offer,可以選擇繼續去深造讀博。但那時我覺得,沒有必要過早地去做學術、做教職,國外教職都是可以簽終身制的,我還想更多地去體驗不同的工作和生活。”

2023年,Crystal選擇了回國工作,但因為多年在國外求學、工作的經歷,她對於國內的環境已經不再熟悉,於是她找到了在國內金融圈工作的弟弟“平推”,沒想到他給了一個讓她非常意外的建議:

“現在金融圈也過起了苦日子,四大、咨詢公司有的在撤組、有的在撤項目……不如去賣保險。”

金融圈降薪已經是人盡皆知了,都6月了不少人連年終獎的影子都沒看到,Crystal的弟弟身在其中感受更深刻。

“很多年前買保險同時約了3家公司的保險代理一起面談,其中一個人問我要不要做保險,我的第一反應是,這事我幹不了。”Crystal說,但時過境遷,她在國外求學、工作多年,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弟弟的建議讓她認真思考了這件事,最終Crystal決定入職做一名保險代理人,盡管這對她而言的確是個艱難的決定。

保險代理人這個職業,她也有自己的定義。在Crystal的認知裡,她不是傳統的“賣保險”的,而是給大家提供保障服務的,她的角色經常在變化,有時做風險規劃、養老規劃,有時又做財產配置……

2.

/ 資深媒體人中年轉行背後:年入百萬,還帶著頂尖學霸和職場精英 /

其實,像Crystal一樣“賣保險”的海歸學霸還有很多,比如在保險代理人王曦的12人小團隊中,隊友們就個個是精英,有北大本碩畢業,有港大畢業的,還有哈佛商學院、牛津的雙碩士……

王曦進入保險行業滿打滿算不超過4年,這是一個資深媒體人中年轉行、年入百萬的故事。


王曦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大學畢業後,他在北京電視台幹了20余年,從記者一路幹到了BTV體育頻道主編和大型活動導演。“在電視台工作的前期成就感很強,我是做足球記者的,報道過國家隊、國奧隊、世界杯歐洲杯,去過二三十個國家,也采訪過梅西這樣的頂級足球運動員。”

但在新媒體和自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再加上電視台的收入、職位、發展空間都比較受限,人到中年,王曦決定去“賣保險”。

有一說一,在很多人的心裡,“賣保險”這份工作還是挺low的,容易讓人聯想到各種騷擾電話,或者不停推銷的推銷員。尤其在金融圈這個名利場,到處都是期貨、基金、投行大佬。

“我覺得想做好一件事情,要先從身份認同開始。作為保險代理人,你就是像律師、會計師或者投行大佬一樣的專業人士,你要為客戶解決他的需求和焦慮。當客戶在低潮期出險時,保險給客戶的幫助,是其他金融工具給不了的。”王曦說。

當然,“賣保險”也給王曦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那就是對於生活節奏、工作節奏的掌控力。

媒體工作講究時效性,動輒就要追熱點,在電視台工作時,出差、加班都是常態。忙起來的時候,他經常顧不上父母、妻子、孩子,陷在家庭和事業無法平衡的困局裡無法自拔。

“其實不只是對收入有掌控力,還要對職業發展有掌控力,我不需要去做工作之外其他不想做的事情,比如說人情世故。”王曦說,“現在我的工作時間由我自己決定,我可以陪孩子參加各種學校活動,也可以不用跟老板請假陪孩子出去玩兩周,這都是我自己來安排。”

2022年、2023年王曦都達成了MDRT(百萬圓桌會議,全球壽險精英的最高盛會),2024年COT(有一種說法是MDRT的3倍)。業績出色,王曦的收入也開始爆發式增長,甚至一個月就能賺到過去一年的工資。據他透露,2023年稅前的總收入超過了110萬。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圈降薪的大背景下,出於對高薪的追求,有一些職場精英們對保險代理人這個職業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了。

如今在王曦的團隊中,除了站在學歷鄙視鏈頂層的學霸們,還有不少來自各行的職場精英,比如資深的航空乘務長,還有商業地產高管等。

3.


/人人都能年入百萬?被“二八法則”支配的保險圈 /

看到這兒,可能很多人會好奇,做保險代理人,真的能輕松年入百萬嗎?

在金融圈,確實有“賣保險收入上不封頂”的說法,但鮮少有人提到,保險代理人其實是一份沒有底薪的銷售工作,上不封頂的同時伴隨著下不保底。

“這個行業裡收入都是二八法則。”王曦說,“前20%可能年入百萬,但他們肯定也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與年薪百萬的王曦相比,剛剛成為保險代理人一年的Crystal,目前每個月在“賣保險”上的收入只能維持在1萬-2萬的水平。

但當初選擇這份職業,Crystal就是看重工作時間靈活,能自由地去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目前,她除了保險代理人的身份,同時還是一名大眾點評探店網紅、小紅書博主。

Crystal透露,如果加上做博主接商單的收入,今年她的收入預估可以達到50萬左右。

此外,市場上還流行著一種說法是:做保險要麼年薪百萬,要麼做兩三個月就離職。

事實也的確如此,根據行業交流數據,入行新人一年留存率僅為10%左右。保險代理人的現狀,就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坐標陝西的張昊去年曾入職某top保險公司,在朋友的推薦下,經歷了8個月職場空窗期的他決定去“賣保險”。

但入職不到3個月,張昊又離職了。“當時很久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賣保險,或許是因為臉皮比較薄,我很難向身邊的朋友、親戚開口去推銷,業績差就沒提成,所以我當時一邊賣保險一邊找工作,找到工作後就放棄做保險了。”

此外,因為開不出單被銷號的保險代理人不在少數。劉艷成為一名保險代理人不到一年,入職時和她一起培訓的小伙伴,已經走了一多半。

“做保險最大的難題其實是收入穩定,比如我上上個月收入3萬,上個月直接沒有收入。每個人身邊的熟人資源都是有限的,總有用完的一天,如果連著三個月沒有開單,就會被注銷工號,很多前同事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突然查無此人了。”

4.

/ 結語 /

不管在金融圈還是其他圈,哪有那麼多輕輕松松年入百萬?

社交媒體上有許多一入行就年薪百萬的故事,但現實是,不管賣保險還是做其他行業,真正能夠年入百萬的人只是鳳毛麟角。

以八妹身邊的人為例,大多數人賣保險的一年連10萬都賺不到,有些還是為了完成業績自己掏腰包買的。很多人入行看重的是時間自由,但自由背後也有代價,就是收入不穩定帶來的焦慮。通常帶著滿心的希望入行,卻在消耗盡自己的人脈資源後黯然離開,這樣的例子更多。

社交媒體上的文章大多通過制造焦慮吸引流量,人家流量有了錢就有了,只留下看文章的人感慨:周圍人好像都年入百萬了,只有我還窮得這麼穩定。

普通人還是認清現實,踏實做好自己擅長的工作,畢竟賺錢這事,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