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保"催缴员":380元的现实重量
某种程度上,陈家豪理解那些不想缴纳的村民,“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因为穷而导致的过于精明,导致他只愿意相信他想相信的。如果他觉得交这380元不划算,他就选择相信那些不支持缴纳医保的观念”。
看病的路费也在村民的计算之内。根据陈家豪的观察,越是离县城近的村民,越愿意缴纳医保。离县城医院近,治病享受的条件好,也更方便。而路程远一些的,日常能用医保的地方无非就是卫生院,再往远了跑,路费可能都和买药的钱差不多了,路费又不在报销范围内,怎么算都不划算。
医保的费用连年上涨也导致了参保意愿的降低。从“新农合”建立时10元/人的缴费标准上涨至380元,国家医保局在3月的公开回应中提到,这增长的370元背后,是医保服务水平更大幅度的提高。最初,能报销的药品只有300多种,目前医保药品名录包含药品达到3088种,包括多种治疗癌症、罕见病用药。
但对居民来说,更直观的感受还是费用的上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提出建议,暂停上调个人参保缴费标准。“2007年到2024年,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从10元上涨至380元,增长37倍。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3587元增长到2023年的21691元,仅翻了不到6倍。”毛相林认为,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增幅与群众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并不匹配。
社交平台上,不同地域的农村网友将这种“不匹配”具象化:一位陕西的中年男人自称家里6口人,只有自己有工作,2个孩子的老师在催缴,但那笔钱是一家人两个月的日常开销;一位山东的农村青年,只给老人和小孩缴纳了医保,自己断缴;一位安徽的居民盘算自己的工资,当年医保标准是10元时,她的工资是2000多元,现在医保涨到380元,她的工资只有5000多。最现实的因素是,这几年连工都不好打了。
毛相林在提交的建议中也提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比如建立连续缴费的激励机制。对连续多年缴纳的居民,住院报销可以上浮一定的比例。对城乡居民里的高龄人员(年满75周岁),可免缴费,仍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另外,可以增设零缴费或低缴费参保档次,在医保基金可承受范围内,核定最基本的待遇报销标准。

●2023年5月17日,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医保局工作人员向村民宣传医保惠民政策和参保注意事项。IC photo
疾病的重量
即使医保“催缴员”们要面对许多心累时刻,但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城乡居民医保的缴纳对农民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的。它更像是托在人背后的无形臂膀,当面对人生的无常,能勉力支撑一下。
小柯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向更多人宣传、科普医保的用处。她是山东某市医保窗口的工作人员,催缴是她日常的一部分,“从年初催到年末”。小柯说,如果以她所打催缴电话作为抽样调查样本,缴与不缴的比例大概是4比6。“下滑是肯定下滑的,我们这里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员流动性大。”
每年征缴期,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要找各个社区居委会贴公告、放广播,在业主群发通知,尽可能让更多人了解医保是什么,为什么要缴纳,以及按时缴纳。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