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 修了30年导弹,64岁的他火到脱口秀.....
“没想到吧,山山是个老登。”这是我第一轮比赛的开场。
这个开场我在线下用了很多次,主持人会在开场前特意介绍我说,接下来上场的是个小鲜肉。结果,我上场了,大家一看,哦,山山是个老登。这就形成了反差,用这句作为开场,每次线下的效果都特别好。
以往,我在说完“山山是个老登”后还有一句,“我百度了以后才知道,原来老登指的是人老了以后不正经,那我叫老登还不够格,因为年轻的时候我就不正经”。这么调侃一下来“破冰”,让观众放开笑,后边就好讲了,观众会跟着你的节奏走。
但上了节目,我太紧张,没有说好,说得不够真实、坚定,也没有说后半句。
我在线下已经演了三四百次,现在一点都不会紧张,但线上演出的感觉很不一样。尤其是彩排的时候,第一次进这种正式的拍摄现场,有布景与灯光,却没有观众。
一进去,我整个人蒙掉了,感觉气氛不对。导演让我别着急,坐在现场熟悉熟悉环境,平复一下心情。看了好几个人彩排后,我才好了一点。

· 山山在家里写稿。
节目里有的梗是编剧帮我改的。比如,“剧场老板让我买500万的人身意外保险,只要出点啥事,我就是天使轮”。原来我说的是,我买了500万人身保险,“搞得我现在有病都不敢吃药,生怕对不起老板”。
编剧给我改成了“天使轮”,这词从一个60多岁的大爷嘴里说出来,很新鲜,大家一下子笑翻了。
我讲儿子啃老,来了一句“儿子不孝,观众也不笑”,也是编剧加的。我没想到现场会那么炸,大家记忆那么深,这超出我的预期了。
讲脱口秀就是这样,你永远得相信观众是对的。你想得再好,观众不笑,那肯定是你哪儿出错了,要么你铺梗没铺足,要么你的梗年轻人get(理解)不到……
甚至有的梗,我都不知道观众为什么会笑。比如,我讲儿子花钱让我学开车,我学会了,他把开了10年的捷达5万卖给了我。我设计的梗本来在后边,“老伴问我开车的感觉,我说,方便,都不用过户”。“5万卖车”只是我的铺垫,但讲到那儿,现场已经炸了,比后边还炸。

· 山山和老伴的合影。
舞台是最好的老师,既然站上来了,我还是希望能和年轻人多交流。
平时俱乐部的改稿会,我们不分年龄大小,大家坐在一起互相听、互相改。私下里,我也会去B站看看其他人的表演,经常浏览抖音、快手、微博的热门内容,看看热词、流行语以及年轻人的关注点。等到写段子的时候,我自然就想到了。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