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事件] 修了30年導彈,64歲的他火到脫口秀.....
“沒想到吧,山山是個老登。”這是我第一輪比賽的開場。
這個開場我在線下用了很多次,主持人會在開場前特意介紹我說,接下來上場的是個小鮮肉。結果,我上場了,大家一看,哦,山山是個老登。這就形成了反差,用這句作為開場,每次線下的效果都特別好。
以往,我在說完“山山是個老登”後還有一句,“我百度了以後才知道,原來老登指的是人老了以後不正經,那我叫老登還不夠格,因為年輕的時候我就不正經”。這麼調侃一下來“破冰”,讓觀眾放開笑,後邊就好講了,觀眾會跟著你的節奏走。
但上了節目,我太緊張,沒有說好,說得不夠真實、堅定,也沒有說後半句。
我在線下已經演了三四百次,現在一點都不會緊張,但線上演出的感覺很不一樣。尤其是彩排的時候,第一次進這種正式的拍攝現場,有布景與燈光,卻沒有觀眾。
一進去,我整個人蒙掉了,感覺氣氛不對。導演讓我別著急,坐在現場熟悉熟悉環境,平復一下心情。看了好幾個人彩排後,我才好了一點。

· 山山在家裡寫稿。
節目裡有的梗是編劇幫我改的。比如,“劇場老板讓我買500萬的人身意外保險,只要出點啥事,我就是天使輪”。原來我說的是,我買了500萬人身保險,“搞得我現在有病都不敢吃藥,生怕對不起老板”。
編劇給我改成了“天使輪”,這詞從一個60多歲的大爺嘴裡說出來,很新鮮,大家一下子笑翻了。
我講兒子啃老,來了一句“兒子不孝,觀眾也不笑”,也是編劇加的。我沒想到現場會那麼炸,大家記憶那麼深,這超出我的預期了。
講脫口秀就是這樣,你永遠得相信觀眾是對的。你想得再好,觀眾不笑,那肯定是你哪兒出錯了,要麼你鋪梗沒鋪足,要麼你的梗年輕人get(理解)不到……
甚至有的梗,我都不知道觀眾為什麼會笑。比如,我講兒子花錢讓我學開車,我學會了,他把開了10年的捷達5萬賣給了我。我設計的梗本來在後邊,“老伴問我開車的感覺,我說,方便,都不用過戶”。“5萬賣車”只是我的鋪墊,但講到那兒,現場已經炸了,比後邊還炸。

· 山山和老伴的合影。
舞台是最好的老師,既然站上來了,我還是希望能和年輕人多交流。
平時俱樂部的改稿會,我們不分年齡大小,大家坐在一起互相聽、互相改。私下裡,我也會去B站看看其他人的表演,經常瀏覽抖音、快手、微博的熱門內容,看看熱詞、流行語以及年輕人的關注點。等到寫段子的時候,我自然就想到了。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