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淘金熱": 有人套現339萬, 有人8萬打水漂
投資知識為由,實則引導用戶注冊可疑平台。
以名為“17拍”的小程序為例,該小程序是一個每天定時搶購低價品牌黃金的交易平台,每天上下午和晚上固定時間內均可搶拍。搶拍模式分為7人團、10人團、12人團三種,7人團有1人、10人團有2人,12人團有3人可以搶中。
《豹變》發現,在3月20日晚8點半的搶拍產品預告中,一只標注周大生的35克流光手鐲活動價為23526.65元,相當於該手鐲每克672元,較當日大盤價低34元。
據17拍相關人員介紹,在該小程序進行實名認證後可拉至老客戶微信群,想要搶購產品可在小程序內充值。每款產品的實付金額是活動價加上產品頁面的“保證金”。如果搶購成功,需要在24小時內付清尾款,如不支付尾款,將扣除保證金。對於搶拍失敗的人,平台規定將給予“鼓勵金”,該金額取決於參與搶拍的商品克重。
在與相關人員溝通中,他們提到,預售商品20天後發貨,若延誤還將按“0.2×克數×天數”賠付。不難發現,該作業群的群主,多以鼓勵金為誘餌,鼓勵消費者多參與搶金團,即便搶不到也可以“薅”鼓勵金。
看似能占到便宜的低價模式下,平台的多位消費者卻遲遲等不到發貨。在社交平台ID名為“17拍濟源運營服務中心”筆記下,平台買家們在評論區催發貨,有留言稱拖了兩個月至今不發,也有買家稱發貨時間從1月拖到2月,質疑平台逼買家退款,賺取保證金和黃金差價。
3月20日晚,17拍小程序的“大廳”頁面上方,公示出當日的交易總額為33萬、鼓勵金總額為190萬,同時在線人數近9萬。據平台官方客服介紹,17拍背後的主體公司為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企查查可見,該公司背後股東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報業集團等。
雖然有國資控股公司背書,但17拍官方運營賬號下催發貨的消費者們卻並不買賬。有消費者在評論區暗指,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也曾在去年被爆出非法集資,擔心這是“換湯不換藥”的新騙局。
3、百元金包銀成平替,真金含量真假難辨
隨著品牌黃金價格不斷走高,黃金首飾正逐漸成為一種奢侈消費。在“追漲”心態的推動下,一種外觀酷似黃金但價格親民的替代品——“金包銀”產品悄然走紅。
一位水貝商家告訴《豹變》,去年底開始,水貝的金包銀、金鑄銀等店鋪明顯增多,甚至出現專門售賣金包銀的賣場。2025年春節以來,不少預算有限的年輕人,將目光從動輒萬元的足金首飾轉移向千元以內的金包銀,不僅戴著體面,還沒有經濟壓力。
金包銀產品為何價格如此“親民”?上述商家告訴《豹變》,金包銀與黃金飾品肉眼幾乎無法分辨。但兩者價格卻差異巨大,金包銀產品會在標簽上標注“金重”和“銀重”,金重多在1到2克,而白銀大盤價每克不到8元。即便加上工本費,一只10克的金包銀手鐲售價也只需千元出頭。
為了撫平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擔憂,多數金包銀店鋪都提供檢測證書和“100%回收”服務。但從消費者反饋來看仍存在漏洞,常見的問題在於黃金克重與商家標注不符。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豹變》,正規金包銀需要用金片包裹,受工藝限制只能做簡單款式。市面上很多鏤空復雜的款式其實是“銀渡金”工藝,實際的黃金含量極低,“一只金包銀手鐲0.2克黃金就夠了”。
此外,金包銀產品的黃金克重很難精准檢測,代表檢測證書也有水分。上述業內人士提到,想要精准克重需要做破壞性檢測,用硝酸把金銀分離才能測出來,但飾品就作廢了,這也給了商家“虛標”金重的機會。
為規范市場秩序,去年10月23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台關於規范鍍金銀首飾生產、銷售行為的行政告知,對“標簽標識”“檢測證書”等方面做出提醒。
當前,在各國央行搶購、地緣政治等因素推動下,黃金的避險屬性被不斷強化。3月20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四大行投資金條價格均已突破710元/克。面對不斷攀升的金價,投資者既擔心高位接盤風險,又害怕錯失“上車”機會。
如今,有關黃金走勢的預測觀點諸多。但無論走勢如何,歷史高位背後都可能暗藏風險。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更應在風險中保持理性。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然而,教訓並沒有讓市場清醒。一直以來,社交平台上活躍著以講述黃金知識、討論低價黃金購入渠道引流的薅金作業群。這些群多以分享黃金以名為“17拍”的小程序為例,該小程序是一個每天定時搶購低價品牌黃金的交易平台,每天上下午和晚上固定時間內均可搶拍。搶拍模式分為7人團、10人團、12人團三種,7人團有1人、10人團有2人,12人團有3人可以搶中。
《豹變》發現,在3月20日晚8點半的搶拍產品預告中,一只標注周大生的35克流光手鐲活動價為23526.65元,相當於該手鐲每克672元,較當日大盤價低34元。
據17拍相關人員介紹,在該小程序進行實名認證後可拉至老客戶微信群,想要搶購產品可在小程序內充值。每款產品的實付金額是活動價加上產品頁面的“保證金”。如果搶購成功,需要在24小時內付清尾款,如不支付尾款,將扣除保證金。對於搶拍失敗的人,平台規定將給予“鼓勵金”,該金額取決於參與搶拍的商品克重。
在與相關人員溝通中,他們提到,預售商品20天後發貨,若延誤還將按“0.2×克數×天數”賠付。不難發現,該作業群的群主,多以鼓勵金為誘餌,鼓勵消費者多參與搶金團,即便搶不到也可以“薅”鼓勵金。
看似能占到便宜的低價模式下,平台的多位消費者卻遲遲等不到發貨。在社交平台ID名為“17拍濟源運營服務中心”筆記下,平台買家們在評論區催發貨,有留言稱拖了兩個月至今不發,也有買家稱發貨時間從1月拖到2月,質疑平台逼買家退款,賺取保證金和黃金差價。
3月20日晚,17拍小程序的“大廳”頁面上方,公示出當日的交易總額為33萬、鼓勵金總額為190萬,同時在線人數近9萬。據平台官方客服介紹,17拍背後的主體公司為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企查查可見,該公司背後股東為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深圳報業集團等。
雖然有國資控股公司背書,但17拍官方運營賬號下催發貨的消費者們卻並不買賬。有消費者在評論區暗指,中國文化藝術品產權交易所也曾在去年被爆出非法集資,擔心這是“換湯不換藥”的新騙局。
3、百元金包銀成平替,真金含量真假難辨
隨著品牌黃金價格不斷走高,黃金首飾正逐漸成為一種奢侈消費。在“追漲”心態的推動下,一種外觀酷似黃金但價格親民的替代品——“金包銀”產品悄然走紅。
一位水貝商家告訴《豹變》,去年底開始,水貝的金包銀、金鑄銀等店鋪明顯增多,甚至出現專門售賣金包銀的賣場。2025年春節以來,不少預算有限的年輕人,將目光從動輒萬元的足金首飾轉移向千元以內的金包銀,不僅戴著體面,還沒有經濟壓力。
金包銀產品為何價格如此“親民”?上述商家告訴《豹變》,金包銀與黃金飾品肉眼幾乎無法分辨。但兩者價格卻差異巨大,金包銀產品會在標簽上標注“金重”和“銀重”,金重多在1到2克,而白銀大盤價每克不到8元。即便加上工本費,一只10克的金包銀手鐲售價也只需千元出頭。
為了撫平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擔憂,多數金包銀店鋪都提供檢測證書和“100%回收”服務。但從消費者反饋來看仍存在漏洞,常見的問題在於黃金克重與商家標注不符。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豹變》,正規金包銀需要用金片包裹,受工藝限制只能做簡單款式。市面上很多鏤空復雜的款式其實是“銀渡金”工藝,實際的黃金含量極低,“一只金包銀手鐲0.2克黃金就夠了”。
此外,金包銀產品的黃金克重很難精准檢測,代表檢測證書也有水分。上述業內人士提到,想要精准克重需要做破壞性檢測,用硝酸把金銀分離才能測出來,但飾品就作廢了,這也給了商家“虛標”金重的機會。
為規范市場秩序,去年10月23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台關於規范鍍金銀首飾生產、銷售行為的行政告知,對“標簽標識”“檢測證書”等方面做出提醒。
當前,在各國央行搶購、地緣政治等因素推動下,黃金的避險屬性被不斷強化。3月20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四大行投資金條價格均已突破710元/克。面對不斷攀升的金價,投資者既擔心高位接盤風險,又害怕錯失“上車”機會。
如今,有關黃金走勢的預測觀點諸多。但無論走勢如何,歷史高位背後都可能暗藏風險。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更應在風險中保持理性。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