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年轻人涌入"中国硅谷":补贴百万,8分钟到账 | 温哥华财税中心


[加州] 年轻人涌入"中国硅谷":补贴百万,8分钟到账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良渚文化村里,demo day活动上,vincent正在分享自己的产品

从去年开始,在距离杭州市中心16公里的良渚文化村里,逐渐热闹起来。

成千上万的创业者从全国各地涌入这里寻找机会,重建生活。他们有些曾是大厂员工,有些人刚刚失业,也有人做了多年数字游民。他们会在良渚社区的公告栏里,留下简单的自我介绍,从此成为 “新村民”。


最初吸引他们的,是这里的“疯狂星期四代码日”活动。起初,是几个软件工程师在一起办公,交流工作。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也成了约定俗成的“头脑风暴日”。在这一天,几十上百的人会聚在一起分享创业经历,互换行业内的前沿信息。



良渚文化村,商业街区里三五成群的年轻人

事实上,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硅谷,就有很多计算机业余爱好者,也是在车库、教室,或者随意一家咖啡馆,坐下来讨论硬件和软件创新。其中诞生了很多出色的产品创意。

Vincent听说这个活动时,才22岁,那时他正在广东创业,想要做一个年轻人的线上社区,他决定去良渚,做一些用户调研,也捞一些用户。


但走进那个气氛热火朝天的场合,内向腼腆的Vincent却成了局外人,“虽然那个场合里的人看起来都是我的目标用户,但是我不太敢跟他们搭话,我也不确定我能跟他聊什么。”

抱着这个朴素的想法,他对自己要做的线上社区有了初步设想,“我走进一个场合,就能在这个社区里立刻搜到对方的‘画像’,TA是谁,TA此刻需要什么。它也会做推荐,告诉你,基于你目前的需求,现在可以跟谁聊天,聊什么,那会非常好玩。”

作为00后,Vincent出生在互联网时代,他15岁开始自学写代码,后来放弃读大学,去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干了几年后,辞职创业




新“村民”的自我介绍

Vincent从小崇拜乔布斯,很快确立了这个线上“社区“的精神内核:海盗精神,一种年轻、反叛、跳海的精神。大家能在这里分享自己很酷的想法和创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创业伙伴,或者理想的工作,“我不希望大家介绍自己的时候,只说自己毕业于哪个985,有什么大厂经验,而是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成果展示自己。”

后来,Vincent决定从广东清远搬到杭州,正式开始创业,理由也很简单,“杭州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站在人文和科技十字路口的城市,很浪漫。”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