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要做好再熬三年的准備了(圖
這裡要先反駁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這個影響事先大家已經消化了,已經體現在現有的交易裡了。
鬼扯,這個結果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意外,其嚴峻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看看後面這些天包括東大在內的主要股票市場就知道了,錢是不會說謊的。
第二種觀點是有人說這個對等名單只是一個談判籌碼,先拋出來等你來談,只要你滿足他的條件,過幾周就回到原點了。
但如果說一開始的 54% 還有那麼一絲談判的空間,那麼後面東大硬剛後老美關稅持續加碼至145%就說明,這次是完全不可能談的了。
但普通人更該關心的不是誰輸誰贏,而是這場對決將如何直接沖擊你的錢包。
太過晦澀的專業詞沒必要多說,我們將從三個最簡單易懂的角度拆解影響:
1、匯率崩滑:人民幣若破8,進口商品價格飆升,你的購買力會被吞噬多少?
2、資產縮水:股市、房產、黃金……哪些資產會暴跌,哪些反而能避險?
3、出口熄火:當三駕馬車只剩一駕,普通人收入增長的引擎還靠什麼拉動?
這場對抗沒有贏家,但提前看懂規則的人,至少不會成為代價。
匯率
對於普通人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匯率。
18年中美貿易戰的時候,很多人就吃了大虧,匯率從6.2被幹到了快7的位置。
六個月的時間裡,它往下滑的速度,比當時的房價還快。
匯率往下走,不說虛的,影響的就是購買力。
在購買力的概念中,一塊錢本質不是一個數字,也不是一張紙,而是代表其背後到底能入手多少實物的商品。
中國現在很多東西是要進口的。
最有名的就是工業的血液——石油,中國對外的石油依存度已經超過了70%。

(圖源:中國科學院院刊)
還有芯片,雖然這幾年中國已經在大搞芯片。但中高端的芯片,還是主要靠進口,這是中國進口量最大的幾類產品。
購買力縮水了,同樣的錢,你就買不到那麼多東西了。
當匯率再持續往下走,資本肯定會出去。
因為全世界的錢都是足夠聰明的,要跟著回報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當喪失購買力的時候,股市就涼了,甚至引發嚴重的通脹。
之所以強調匯率和投資收益率,是因為這是決定個人財富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因素。
接下來的匯率的三種場景。
第一種場景,也是最好的場景,到 7.4 水平。
第二種場景,也是國際投行們給出的預測,7.8 到 8 的水平。
第三種場景,不排除破兩位數,目前看概率不大。
什麼叫做最好的場景呢,那就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跟老美的談判情況。最糟糕的情況是最後只有東大在硬剛,其他主要經濟體都退讓了,或者都在跟老美博弈。
第二個條件,國內刺激和對沖政策的力度。最重要是是否馬上開始大放水,堅定地把內需和消費搞起來。
第二個最關鍵,很多人不知道,從去年924到現在,表面上在喊政策轉向,在開始刺激了,但其實還是很謹慎。僅僅是管理預期,沒有多少真金白銀。
去年12月份央媽說貨幣政策要適度寬松,實際還是要看數據。
最近幾個月央媽反而在回收流動性,淨回籠大概是三千多億,甚至這幾天都還在回籠流動性,政策力度是遠低於預期的,根本沒有什麼大放水。
第三個條件,東大的產能,能否順利轉移到美國以外的其他區域。
老美現在很狡猾,他不但盯著東大的出口,還注意到東大大量地轉口到第三方,再轉入美國的情況。
所以如果他把這個轉口也切斷了,那麼我們跟第三方的貿易也會受影響。
三個條件如果同時實現最優,人民幣能維持在7.4左右,如果只能滿足一個條件,很可能就7.8到8。
最壞的情況,三個條件都不滿足,以及硬剛沒有回頭路,可能會在東南小島出現最壞的事情。

示意圖
資產
第二個影響就是資產的價格,這是非常直接的。
18年的時候,股票市場從3500下滑到2500,呈現25%的回撤。
所以千萬不要聽有些人說這個關稅影響已經被消化了,完全鬼扯。
我們為什麼有自信,因為我們是把判斷和自己的真金白銀放到市場裡去做驗證的。
當時 517 樓市出救市政策就有提醒大家,任何一次回暖都是出手的好時機,是出手,不是入手。
當時好多朋友還不信,還有幻想。
實際上,你要是聽了我們的,517 趕緊走,起碼少損失 15% 到 20%。
現在很多人掛著走不了,想走走不了。
為什麼這次關稅大棒會對資產的價格產生如此大的沖擊,這源於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析法。
當資金遇到重大的不確定的時候,基本上都要去找避險類的資產。
黃金和美債數字瘋跳,就代表著背後的不確定性。
這段時間黃金的價格,就反映了4月3號帶來的沖擊。
不過黃金短期向下不代表它的價值也在向下,反而凸顯了它的避險屬性。
當大量的資產往下的時候,很多人就要拿現金補保證金了,不然真的要爆倉完蛋了,所以要落袋為安,出手一部分。
沖擊的時候黃金會短期往下走,這個時候反而是你入手的好時機,中長期還是有機會。
黃金一度漲得這麼瘋的背後機制,本質是一種非常重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很多人不願意去冒險了,想找一個穩穩當當的港口待著,黃金就是這樣的一個避風港。
當然這個世界上還有別的避風港,但是沒有黃金這麼明顯。比如現金,部分債券,還有保險類產品,這就是底層的規律和人性。
出口
第三個影響就是出口。
過去有三駕馬車拉動東方大國經濟往上走的說法,一個是消費,一個是投資,最後一個是出口。
這兩年消費很有壓力,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多個會議(包括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3月份的兩會)為此討論了很多相關政策,強調2025年的重要工作目標即為振興消費。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直言消費應擺在2025年政府工作中的第一位。
只看說什麼意義不大,具體要看的是怎麼做。
東大的語境向來含蓄,沒到緊急時刻,不會在文件中多次刻意強調這個。
多次提消費,無疑印證了消費乏力的事實。
一個真相是,上面雖然在說要刺激消費,但是嚴格意義上整個的東方大國的體系是重生產輕消費。
重生產輕消費,因為核心更多的在於要安全,要去掌握產能,在於生產能力。
消費,按照上面的說法,只是叫享樂主義。
中華民族向來推崇勤儉奮斗,要一下子搞消費,是有點難。
那麼轉向投資行不行?
投資是過去十年東方大國的磚頭行業、基建行業、核心拉動力。
但現在的投資為什麼不行,不是不想投,是找不到地方投。
原來花一塊錢能回來八毛,現在花一塊錢出去能回來三毛。
所以說這幾年我們就是真正的那種機器出口,大家有沒有印象叫四個字,產能過剩。
產能過剩就是生產的東西太多了,自身消化不了,只能把那個東西賣出去。
這其實某種意義上會跟外面形成了一些摩擦,因為這相當於是把我們的東西傾倒到外面。
不光是老美,印尼、小泰都跟我們有摩擦。
因為我們都是內卷的方法,那就以價換量,便宜,然後瘋狂的出口。
這就是出口為什麼能夠把我們的整個經濟就能夠支撐起來。
如果川普揮動關稅大棒,我們的出口會不會受影響?
三駕馬車已經有兩架駕馬車熄火了。
如果出口這一駕馬車再熄火,我們的經濟基本面必將受影響。
接下來的事情真的是會影響到三年,大家要做好三年熬過去的准備。
如果說從老百姓的忍耐力來看,東方大國的老百姓肯定更強,我們什麼苦沒吃過,疫情都抗過去了,還有什麼經歷不了?
實際上,東大和老美關稅超預期,雙方正在進入比傷害力、比耐力、比誰更能熬的階段。
川普目前的策略是廣泛打擊、極限施壓。
東大則是精准反擊、尋求對美壓力最大化。
4月4日宣布對老美加征的34%反制關稅中,農產品是一個重點;出口管控名單新增16家實體,不少是支持加稅的老美制造商;將11家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波音的無人機子公司在列。
為什麼?
因為老美民眾面臨通脹和短缺時更易有不滿情緒,而東大民眾更能忍,在經歷過上一次貿易戰後,東大企業和民眾已經從心理和應對上有一定的自我調適,對現實“放棄幻想”。
綜合來看,要比拼長期耐受力,體制和穩定性方面東大有優勢,經濟緩沖厚度方面則是老美。
關稅之下,普通人如何對抗周期
川普的態度其實就是兩點,要麼你就忍受,要麼你要把產業鏈弄過來,核心就是制造業,就是更關心安全,就是在算政治賬,不是經濟賬。
我們既然選擇了硬剛,就沒有回頭路了,勢必奉陪到底。
關稅戰已無回頭路,未來三年將是“比誰更能熬”的耐力賽。
簡單說,就是普通人接受現實,放棄幻想;少聽宏大敘事,多算個人賬本:減少負債、儲備現金流、暫緩高風險投資。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