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CIA前官員:特朗普關稅是短期武器,不會長期執行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關稅] CIA前官員:特朗普關稅是短期武器,不會長期執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提出的建議之一,而且我是非常堅定地支持的,就是此前王毅與沙利文的溝通渠道。這種對話能夠超越細節,直指原則性議題。當前美中關系最缺失的,正是對彼此核心原則的相互理解。

CIA前官員:因為有利潤可攫取,西方軍工復合體希望有“威脅”存在

特約記者 李和原:


我們都知道“修昔底德陷阱”理論。您認為這套框架是否合理?它真能准確定義當前中美雙邊關系嗎?

CIA前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副助理主任 韋德寧:

我認為這一理論在核武時代之前是合理的。如果你仔細研究格雷厄姆·艾利森的理論案例,看看那張圖表,看看二戰以來的情況,大國競爭並未必然導致戰爭。以美蘇冷戰為例,美國作為守成強國,蘇聯作為崛起大國,為什麼最終未走向戰爭?沒有爆發戰爭,是因為雙方都知道,如果真的直接發生正面交鋒,他們會毀滅人類。所以在冷戰期間,出現了代理人戰爭,我們支持一方,他們支持另一方,比如越南戰爭。但沒有人越界,因為核時代的後果實在難以想象。

特約記者 李和原:

您指的是“相互確保摧毀”(MAD)戰略。

CIA前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副助理主任 韋德寧:

是的,“相互確保摧毀”,雙方都有能力投放大量核武器摧毀對方。我認為我們今天的情況也是一樣的,中國擁有大量核武器,大量導彈,足以打擊美國本土,我們也擁有同樣的能力。

這沒有任何意義,不論是中國領導人還是美國領導人,都不會想要卷入一場核沖突。所以,我認為“修昔底德陷阱”理論存在固有局限。毫無疑問,當一個既有強權看到一個新興強權崛起,它會感到威脅。我完全贊同這點。

特約記者 李和原:

我正要請教,既然“相互確保催毀”戰略已使這套理論失效,那麼為什麼西方,至少在過去,一直在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鼓吹必須防范並遏制中國呢?


CIA前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副助理主任 韋德寧:

中國威脅論”這個問題,我認為這與認知有關。但坦率地說,西方確實有一些人,比如你可以稱之為“軍工復合體”,他們希望有一個威脅存在。

特約記者 李和原:

因為有利益?

CIA前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副助理主任 韋德寧:


因為有資金流動,有利潤可以攫取。有時候我擔心,中國軍力的增長被誇大,被某些人利用來為國防預算和軍費開支辯護,我認為這才是危險所在。

特約記者 李和原:

這讓我想起了朝鮮(专题)戰爭,您提到的“軍工復合體”,那些所謂的“深層政府”勢力也在如法炮制,他們洞悉其中利益,通過大肆渲染蘇聯威脅,只為給發動戰爭提供正當理由。

CIA前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副助理主任 韋德寧:

我最喜歡的一篇演講,是艾森豪威爾總統在卸任前發表的告別演說。這篇演講凝聚了他長期的深思,事實上,他和他的兄弟為這篇演講籌備了很長時間,他想通過國家電視台向美國人民講話。在那次演講中,他對“軍工復合體”發出了警告。他看到二戰後,它的能力和影響力都在增長。您可以去回看一下他的演講,他警告說,我們必須小心,不要讓它成為一個自成體系的權力中心。所以,我們必須時刻思考:我們是否在過度誇大“中國威脅”?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CIA前官員:勿從字面意思理解特朗普言論 但需嚴肅對待其意圖

特約記者 李和原:

我們來談談更宏觀的問題。特朗普在他的第二個任期裡,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但與此同時,他還提出了要購買丹麥的格陵蘭島、甚至吞並加拿大(专题),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一方面是孤立主義,另一方面又是擴張主義。這不正是自相矛盾嗎?您怎麼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