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逃"卷"逐自由 大陆"新港漂"摸索新归处 | 温哥华财税中心


逃"卷"逐自由 大陆"新港漂"摸索新归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香港尖沙咀一栋办公楼的屋顶上竖立着保诚保险的大型电子告示牌。保诚是许多大陆港漂任职的保险公司之一。(林展霆摄)

保险经纪王瑞祥说:“有人可能觉得卖保险有点丢人,但在香港卖保险不丢人。香港是以金融闻名的地方,而我们搞销售,是在营销自己。”

在香港在地的保险业者眼中,新港漂不免带来一些竞争压力。一名在尖沙咀街头举着广告牌、不愿具名的年轻香港保险经纪说:“高才和优才一般家里会有点钱或关系,工作要上手没那么难。我没有这种条件,就来街上试一试,看碰不碰得到有钱人。”


尽管许多新港漂移居香港的目的是放慢工作节奏,但两地职场文化的差异仍让部分当地人感觉到,大陆的内卷文化已因新港漂的涌入,而传导到香港职场

2023年通过专才计划来港、在一家建筑公司任职设计专员的谭铖(32岁)观察到,一些大陆同事来港前经历过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的困境,如今为了保住饭碗,他们普遍抱持一种“我不想卷,但必要时也能卷”的心态。

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就不乏关于新港漂放弃休假、自愿996(每周工作六天,早9时至晚9时)等工作模式的讨论,引发外界关注香港职场是否日趋“大陆化”。

谭铖表示能理解部分人生活负担重、来港后格外珍惜工作机会的心态,但也直言:“内卷是一种破坏市场的做法,个人可能有短期利益,但整个行业生态如果被破坏,最终大家都会受损。”

香港社会包容度提高

虽然香港职场不时传出大陆同事加剧竞争的抱怨,但三名受访的新港漂都表示,在香港极少感受到歧视。

初到香港时,他们都知道陆港矛盾有段时间深植于香港民间,也看到反大陆情绪在2019反修例运动期间尤其高涨。但在香港定居以后,港人的接受度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时过境迁,香港的社会氛围已有所转变。刘萍说:“我从来没碰过对我说过什么难听话的人,反而交了不少香港朋友。去买菜时,香港老板每次都会送我点东西,跟我聊几句。”

他们一般不必担心因不谙粤语而被歧视。在大陆人较密集的地区,商店和餐馆职员往往还会主动以普通话提供服务。

香港资深媒体人陈景祥受访时说,近年来香港社会包容度明显提高。一方面,《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社会氛围趋于平静,人们的言行变得更温和,“这是香港人集体学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疫情后不少香港人习惯北上消费,切身感受到大陆生活的实惠。“有些人以前算是(反体制的)反对派,后来也经常北上消费。去享受一下, why not(为何不)?”


在陈景祥看来,香港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方向若已成定局,人们就会逐渐适应,这是自然而然会出现的结果。

刘萍则认为,被接纳和认可的关键在于要给香港创造价值,否则新港漂难免会被视为只来索取而不做贡献的一群人。

她说:“以高才、优才为例,要么去真正发挥高学历特长,到一些专业岗位解决别人解决不好的问题;要不去创业,创造更多工作岗位,这些才是价值。”



近年来,许多通过港府“高才通”和“优才计划”来港的大陆人士涌入保险行业。图为2025年6月6日,数名保险经纪和中介在香港尖沙咀街头手举保险广告牌,这些人当中不少是来自大陆的“新港漂”。 (林展霆摄)

来港有牺牲但也有自由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