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北京大閱兵 首次展示4大新型作戰力量
天安門將舉行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閱兵式,內媒盤點此次閱兵將首次展示無人智慧、水下作戰、網電攻防及高超音速等四大新型作戰力量,展現解放軍因應科技發展和戰爭形態演變的最新戰力。
據《環球時報》報道,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表示,此次參閱的所有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除了展示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也將安排部分新型作戰力量參閱。
海上作戰或許有驚喜?
央視新聞觀察員魏東旭指出,十年前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殲-15列裝之後首次參加閱兵,也是中國的閱兵史上第一次有艦載機參加閱兵,“這十年間我們的艦載機有很大變化。 艦載機的出現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重要瞬間,這意味著我們航母具備了實戰能力。”
他指出,航母遼寧艦、航母山東艦已經服役了很長時間,艦載機部隊主要是由殲-15飛鯊構成,在此前的閱兵式上,我們看到“殲-15飛鯊”的家族不斷壯大,可以期待在海上作戰體系的展示方面,參與受閱的航母上的鋼鐵雄鷹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無人裝備局部沖突表現亮眼
中國已研發出包括海上的“虎鯨”無人艇,滿載排水量約500噸,配備垂直發射系統; 陸地上有機器狼小隊,可分別負責偵察探測、精准打擊和綜合保障; 空中的多型無人機甚至出現無人母機。
其中九天無人機是下一代大型無人空中通用平台(下圖),可以釋放無人機蜂群,能滿足空運、空投、信息支持與對抗、火力打擊支持等任務需求。 此外,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引起廣泛關注的智能化四足機器人機器狼,可以像狼一樣實施集群作戰,能攜帶不同載荷在復雜地形上配合步兵戰士作戰。

網電攻防等兵種首次亮相閱兵場
在水下作戰領域,中國已研制多款水下作戰無人化裝備,包括2019年“十一”閱兵時展出的HSU-001型無人潛航器。
2023年2月中國在阿布扎比國際海事防務展上曾公開展出CSSC-705攻擊型無人潛航器,國外多家軍事網站將其稱為“全球第一款能攜帶魚雷的攻擊型無人潛艇”。 它采用全電推進,總長30米,續航時間達100小時,可下潛至300米深度,能夠發射324毫米或533毫米制導魚雷,具備反潛和反艦雙重能力。
網絡和電磁空間被稱為與陸、海、空、天並列的“第五維戰場”,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已於2024年4月19日在北京成立。
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今年的“9·3”大閱兵將是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等兵種首次亮相閱兵場。
“東風-27”有望現身?
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已於2019年“十一”閱兵式上公開展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據西方觀察家推測,該導彈最大射程超過1800公裡,具備全天候、無依托、強突防等特點。
2024年五角大樓在“中國軍力報告”中稱,中國新一代“東風-27”中遠程彈道導彈可能已經服役,它可以根據需要配備高超音速戰斗部、常規對地戰斗部、反艦戰斗部或核彈頭,射程在5000-8000公裡。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9月3日據《環球時報》報道,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少將副局長吳澤棵表示,此次參閱的所有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除了展示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也將安排部分新型作戰力量參閱。
海上作戰或許有驚喜?
央視新聞觀察員魏東旭指出,十年前在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殲-15列裝之後首次參加閱兵,也是中國的閱兵史上第一次有艦載機參加閱兵,“這十年間我們的艦載機有很大變化。 艦載機的出現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個重要瞬間,這意味著我們航母具備了實戰能力。”
他指出,航母遼寧艦、航母山東艦已經服役了很長時間,艦載機部隊主要是由殲-15飛鯊構成,在此前的閱兵式上,我們看到“殲-15飛鯊”的家族不斷壯大,可以期待在海上作戰體系的展示方面,參與受閱的航母上的鋼鐵雄鷹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無人裝備局部沖突表現亮眼
中國已研發出包括海上的“虎鯨”無人艇,滿載排水量約500噸,配備垂直發射系統; 陸地上有機器狼小隊,可分別負責偵察探測、精准打擊和綜合保障; 空中的多型無人機甚至出現無人母機。
其中九天無人機是下一代大型無人空中通用平台(下圖),可以釋放無人機蜂群,能滿足空運、空投、信息支持與對抗、火力打擊支持等任務需求。 此外,在去年珠海航展上引起廣泛關注的智能化四足機器人機器狼,可以像狼一樣實施集群作戰,能攜帶不同載荷在復雜地形上配合步兵戰士作戰。

網電攻防等兵種首次亮相閱兵場
在水下作戰領域,中國已研制多款水下作戰無人化裝備,包括2019年“十一”閱兵時展出的HSU-001型無人潛航器。
2023年2月中國在阿布扎比國際海事防務展上曾公開展出CSSC-705攻擊型無人潛航器,國外多家軍事網站將其稱為“全球第一款能攜帶魚雷的攻擊型無人潛艇”。 它采用全電推進,總長30米,續航時間達100小時,可下潛至300米深度,能夠發射324毫米或533毫米制導魚雷,具備反潛和反艦雙重能力。
網絡和電磁空間被稱為與陸、海、空、天並列的“第五維戰場”,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已於2024年4月19日在北京成立。
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今年的“9·3”大閱兵將是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等兵種首次亮相閱兵場。
“東風-27”有望現身?
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已於2019年“十一”閱兵式上公開展示“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 據西方觀察家推測,該導彈最大射程超過1800公裡,具備全天候、無依托、強突防等特點。
2024年五角大樓在“中國軍力報告”中稱,中國新一代“東風-27”中遠程彈道導彈可能已經服役,它可以根據需要配備高超音速戰斗部、常規對地戰斗部、反艦戰斗部或核彈頭,射程在5000-8000公裡。


分享: |
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