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銀行職員詐騙近億元,她花6000余萬打賞主播...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銀行職員詐騙近億元,她花6000余萬打賞主播...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因涉案金額特別巨大,詐騙行為持續時間長,某銀行原鄭州緯二路支行客戶經理席薇詐騙案,經披露後引發廣泛關注。

2023年,鄭州市中院作出的刑事判決書顯示,法院查明2009年至2022年間,席薇虛構理財產品,私刻公章,以“保本保息、收益高”等為由,先後收取31名客戶1.6億余元的理財本金,截至案發尚有9000余萬未返還,其中6000余萬被席薇用於直播打賞。最終,席薇因詐騙罪被判處無期徒刑,直播平台及主播被刑事追繳,要求退還贓款。

近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圍繞該案引發的民事賠償訴訟及刑事追繳的執行異議仍在進行中。有受害人將席薇供職的緯二路支行的上級分行起訴至法院,要求該行承擔賠償責任。另一邊,卷入該案的映客直播平台,也發起了執行異議,認為法院不該對平台進行刑事追繳。




▲席薇曾供職的某銀行鄭州緯二路支行,如今已成為農產品展銷中心一部分。其在13年間虛構理財產品,詐騙客戶9000余萬元。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攝

━━━━━

虛構理財產品詐騙31名客戶9000余萬

朱先生及其妻子,在席薇詐騙案中,損失了855萬元理財本金。

6月25日,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朱先生稱,此前,他通過涉事的某銀行鄭州緯二路支行的一位副行長進行理財投資,這位副行長病退前,告訴他說,“理財業務以後由席薇對接”。

2021年,朱先生在該支行購買的一筆1000萬元的理財產品到期後,妻子頻繁接到席薇的電話和短信,向他們推薦新的理財產品。


“說是銀行內部的理財產品,能保本保息、收益還高。”原本打算將錢轉至其他銀行的朱先生被說動了,最終,他的妻子在該支行的營業大廳,簽訂了一年期的理財協議書,並將855萬元本金,轉到了席薇指定的賬戶。

朱先生介紹,因為理財協議書蓋有銀行公章,業務辦理時也是在銀行內,他們之前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直到理財到期而錢退不回來,才發現席薇已因涉嫌詐騙罪被警方立案調查。

最初發現席薇詐騙並報案的,是投入400萬元本金理財的張先生,他也是因為理財到期後,錢遲遲拿不到,才發現問題。


據判決書披露的信息,張先生發現席薇偽造理財產品協議書實施詐騙後,於2022年4月21日,駕車帶席薇到鄭州市公安局金水分局報案,公安機關對席薇訊問時,席薇只供述了詐騙張先生的事實。報案之前,席薇還曾威脅張先生,如果報警,一分錢也拿不到。

在席薇的住處,警方搜到偽造的某銀行鄭州緯二路支行的業務專用章和大量理財產品協議書,這起持續了13年,詐騙金額近億元的案件,才逐漸浮出水面。

據鄭州市檢察院指控,2009年6月至2022年6月,席薇利用擔任某銀行鄭州緯二路支行客戶經理的身份,以“內部理財產品、保本保息、收益高、安全穩定”等為由騙取31名被害人的信任,出具虛假的理財產品協議書,騙取資金9448.215萬元。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席薇於2004年入職某銀行鄭州緯二路支行任客戶經理,2009年開始實施詐騙時,僅28歲。據席薇供述,她為了過得好一些,產生了將客戶理財資金占為己有的想法。

事發後,銀行方面作出的查證情況說明顯示,席薇向受害客戶提供的理財產品存在兩種情況,一是產品不存在,二是產品雖然存在,但與銀行存在產品名稱不匹配,銀行發行理財產品的時間在席薇與客戶簽訂協議前早已結束。

據警方查證,31名受害人被席薇以購買理財產品為由詐騙,分別投入41萬至1341萬不等的資金,共計1.6億余元。截至案發前,部分受害人收回一定數額的本金及利息,尚有9000余萬元未收回。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