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想摘下川普王冠 擒"王"必先擒"貴" | 溫哥華財稅中心


[特朗普] 想摘下川普王冠 擒"王"必先擒"貴"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法國英國美國,甚至德國都正面臨財政危機。 從退休金、社會福利到軍事開支,各國的負債雪球越滾越大,政治人物既不敢刪預算節流,也不敢加稅開源。 因此有人認為,民主無法維持財政紀律,因為無法說服選民量入為出。 但還有另一種解釋:現今財政危機的根源,不是民主,而是披著定期選舉外衣的寡頭政治。

自由、公正的選舉讓有錢有閒的人能當上官,但選舉和真正掌握權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當民選官員當選,央行的獨立性剝奪當選人主導貨幣政策的權力,已經捉襟見肘的預算,再加上畏懼債券衛士的兩難,更限制了他們在財政領域的作為。 可想而知,真正有才幹的人會選擇遠離政治,而非看著無法掌控的勢力橫行卻無能為力。

同時,權力勒索也在其他國家上演。 以法國為例,在這個財政危機最新的重災區中,最富有的500個家族的財富占國民所得的比重,從1996年的6%暴增至2024年的42%。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歐洲其他地區,包括德國,甚至是社會-民主主義的天堂北歐國家。


這些富豪這波財富暴漲,幾乎都無法合理地歸功於生產力提升或卓越的企業精神。 推動財富集中化的真正因素,是實質工資長期下滑、廣大民眾的生計不穩定; 大企業弄新制度,削弱公共服務質量並加重政府日後的債務,好從國家制度中牟取私利; 以及,握有大量資源的人有新的避稅渠道。

資本擁有者以五、六○年前所未有的效率,榨取勞動成果與國家資源,卻同時在“保費”上能逃則逃,這指的就是國家安撫不滿情緒並保障財產權的稅收。 然而,當他們投資失利時,國家會出手相救; 公共服務私有化後,他們交出每況愈下的服務質量,國家卻持續向他們支付高額報酬,還維護這些壟斷之前是公營的基礎設施的財團,透過飛漲的價格,進一步掏空多數民眾的可支配所得。

在民心流失之際,執政者只能對日益捉襟見拙的國家,不斷累積沒有資金來源的社會福利與退休金負債。 而當債市終於翻臉,媒體便鋪天蓋地預告債務危機即將爆發,新聞畫面總少不了希臘示威者抗議國際貨幣基金與外部債權人的陳年場景。 新聞畫面傳達著明確信息:“大家都該勒緊褲帶,別讓我們成為下一個希臘。”

問題在於,他們嘴上說著“大家”,但實際並非如此。 幾乎所有人都默認,讓超級富豪承擔更多稅負乃合乎情理,但一旦提出財富稅,寡頭們便立刻搬出那套看似無懈可擊的論點:敢課我稅,我就搬去迪拜、摩納哥,甚至火星。 執政者將把這視為無庸置疑的壞事,隨即退縮,撤回議程上的財富稅。


在這場富人穩勝算的階級戰中,政府日益被神經緊繃的債券市場與民粹政客夾擊。 政客一面開出各式承諾,一面煽動民族主義,把矛頭對准好下手的代罪羔羊,從單身養貓女性、跨性別者到穆斯林、猶太人與走投無路的難民

一旦掌權,排外的民粹政客便會選擇性失憶,忘掉當初承諾要照顧辛苦的基層。 他們以財政長期拮據為借口,反而重新采用自己當年用來制造民怨因此掌權上位的那套緊縮政策。 他們削減社會保障,對被過度課稅、受剝削、薪資低、社會服務不足的群體說教,要求他們以愛國精神默默忍受。 當然,這些勒緊褲帶的措施絲毫無助於財政整頓,因為他們同時幫那些把避稅玩得爐火純青宛如奧運賽事的富人再度減稅。


為了煽動基本盤保,讓他們保持忠誠,民粹政權不惜上演懲罰替罪羔羊的殘酷戲碼,拙劣模仿充斥軍國主義、父權與天命神授意味的中世威權主義。 在這樣的氛圍中,自由主義被污名化、被視為菁英任意掠奪多數人利益的自由,而那句“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一位領袖”展現絕對主義的口號,遂成為他們新的意識形態試金石。

對這場丑惡歷史重演感到忿忿不平的良善民眾走上街頭,高喊不要國王(No Kings)。 看到如此多人拒絕“偉大領袖”奪權,確實令人振奮,然而樂觀的理由卻不多。

聽著那些情高尚的人道主義演說,讀著支持無王運動的激烈社論,最令人訝異的是,大家幾乎不去追問,究竟是什麼力量把川普(Donald Trump)送進白宮:半個世紀以來,民主黨的權貴與裡根布什家族聯手弄體制,掏空國家、邊緣化勞工,讓好幾代人陷入長期的不安定。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