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股突然變天:拋售潮席卷華爾街,英偉達成最後希望?
2. 甲骨文的股價從9月至今仿佛經歷了“上天入地”。9月時,一年營收也不過600億美元的甲骨文宣布與OpenAI簽下了近3000億美元超大訂單的消息,股價雙位數竄升,逼近330美元。然而,近期股價幾乎抹去了前期漲幅,回到220美元區間。
甲骨文在雲服務市場的份額很低(僅為巨頭的約1/10),而近期“剩余履約義務 (RPO)”大幅上升,反映出客戶大訂單和未來收入預訂非常強勁,但是,Esoterica Capital(濟容投資)CEO& CIOBruce Liu表示,甲骨文已從傳統穩定現金流的軟件公司轉型為類似CoreWeave的新型雲公司(Neo Cloud),需要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和資本開支。這導致市場對其信用風險進行了重新定價,屬於正常現象。甲骨文2025財年資本開支是21.2?億美元,預計2026財年將達到350億美元,用於建設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
3. 近一個月暴跌超30%的Nebius(但一年來漲幅仍超300%)是新興算力/AI基礎設施公司。市場對其擔憂點在於,公司規模太小,抗風險能力弱;客戶集中,單一客戶變動就會影響業績;毛利率低,但資本開支卻大幅擴容,導致收入增長跟不上投入速度,使得虧損擴大;同時,極高的估值基於“未來可能”的故事,但真實盈利模式尚未跑通;此外,Nebius與具體的競爭並不對等,亞馬遜、微軟、谷歌擁有“資金+規模+自有芯片”,這使得經歷短期擴張後,小公司前景被擠壓得非常嚴重。
事實上,這類案例還不少,而這些暴漲的公司幾乎都是這兩年AI浪潮下誕生的新玩家。但最終,它們服務的客戶是AI終端應用公司,例如OpenAI等。當前市場最大的擔憂是,未來應用能否真的賺足夠的錢,目前誰也回答不上來。一旦最壞情景發生,上述新玩家最可能被碾壓,因為積累不足,而如微軟、谷歌等巨頭由於傳統業務根基深厚,最多是估值受到些影響,但不至於活不下去。
當上述擔憂疊加高估值和一系列宏觀負面因素,拋售一觸即發。近期有位美聯儲官員質疑12?降息(市場?前對12?降息的定價約為 50%,?上周五約為 66%),而未來一周又將是重磅事件雲集——英偉達財報(將揭示基建投資是否進入新階段),零售巨頭系列財報(如家得寶、沃爾瑪),美聯儲官員密集講話(及 FOMC 會議紀要),以及近年來最離奇的非農就業報告(即因政府關門而缺失的9月數據)。
此外,電力短缺問題也引發了各界擔憂。雖然美國?前處於領先地位(擁有全球44%的數據中?容量),但到2030年,華爾街投行認為電?瓶頸可能會?少暫時減緩其發展,尤其是在備?容量最低的區域電?市場。美國 13個區域電?市場中,有8個已經達到或低於臨界備?容量?平。相?之下,中國——全球第??數據中?樞紐——已經擁有主要的電?備?容量,並計劃增加可再?能源、煤炭、天然?和核能等多種來源的電?供應。


AI的資本開支能否回本?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甲骨文在雲服務市場的份額很低(僅為巨頭的約1/10),而近期“剩余履約義務 (RPO)”大幅上升,反映出客戶大訂單和未來收入預訂非常強勁,但是,Esoterica Capital(濟容投資)CEO& CIOBruce Liu表示,甲骨文已從傳統穩定現金流的軟件公司轉型為類似CoreWeave的新型雲公司(Neo Cloud),需要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和資本開支。這導致市場對其信用風險進行了重新定價,屬於正常現象。甲骨文2025財年資本開支是21.2?億美元,預計2026財年將達到350億美元,用於建設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
3. 近一個月暴跌超30%的Nebius(但一年來漲幅仍超300%)是新興算力/AI基礎設施公司。市場對其擔憂點在於,公司規模太小,抗風險能力弱;客戶集中,單一客戶變動就會影響業績;毛利率低,但資本開支卻大幅擴容,導致收入增長跟不上投入速度,使得虧損擴大;同時,極高的估值基於“未來可能”的故事,但真實盈利模式尚未跑通;此外,Nebius與具體的競爭並不對等,亞馬遜、微軟、谷歌擁有“資金+規模+自有芯片”,這使得經歷短期擴張後,小公司前景被擠壓得非常嚴重。
事實上,這類案例還不少,而這些暴漲的公司幾乎都是這兩年AI浪潮下誕生的新玩家。但最終,它們服務的客戶是AI終端應用公司,例如OpenAI等。當前市場最大的擔憂是,未來應用能否真的賺足夠的錢,目前誰也回答不上來。一旦最壞情景發生,上述新玩家最可能被碾壓,因為積累不足,而如微軟、谷歌等巨頭由於傳統業務根基深厚,最多是估值受到些影響,但不至於活不下去。
當上述擔憂疊加高估值和一系列宏觀負面因素,拋售一觸即發。近期有位美聯儲官員質疑12?降息(市場?前對12?降息的定價約為 50%,?上周五約為 66%),而未來一周又將是重磅事件雲集——英偉達財報(將揭示基建投資是否進入新階段),零售巨頭系列財報(如家得寶、沃爾瑪),美聯儲官員密集講話(及 FOMC 會議紀要),以及近年來最離奇的非農就業報告(即因政府關門而缺失的9月數據)。
此外,電力短缺問題也引發了各界擔憂。雖然美國?前處於領先地位(擁有全球44%的數據中?容量),但到2030年,華爾街投行認為電?瓶頸可能會?少暫時減緩其發展,尤其是在備?容量最低的區域電?市場。美國 13個區域電?市場中,有8個已經達到或低於臨界備?容量?平。相?之下,中國——全球第??數據中?樞紐——已經擁有主要的電?備?容量,並計劃增加可再?能源、煤炭、天然?和核能等多種來源的電?供應。


AI的資本開支能否回本?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