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骗倒诺奖得主 MIT天才博士生干这事儿被开除
27岁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生艾登·托纳-罗杰斯,去年底曾是学术界最耀眼的新星。他身穿褪色牛仔裤、顶著一头乱发,与其导师——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艾塞默鲁——的合照,曾让他被《华尔街日报》誉为矽谷与学术界交会处的“神童”。
不过一样是《华尔街日报》,21日却以《一位MIT学生的AI研究震惊了顶尖经济学家—然后一切都崩溃了》的长篇报道,踢爆了这位来自加州小镇的经济学博士生,如何操弄数据与事实,生出一份根本“不存在的AI研究数据”,一度骗倒了诺奖得主、美国国会与经济学的学术圈,成为这个AI狂热时代最讽刺的注脚。
在当代经济学这样讲求数据与实证的领域,“横空出世”往往伴随著两种可能:一个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天才,另一个则是一场精密的骗局。遗憾的是,艾登·托纳-罗杰斯(Aidan Toner-Rodgers)属于后者。在MIT修习核心课程期间,他撰写了一篇关于AI对职场影响的论文,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很快就被国会引用。简单点说,托纳-罗杰斯的结论是,AI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并刺激创新,但人们现在还是不太喜欢使用它。
问题是不过几周之后,MIT却否认了他的论文,托纳-罗杰斯甚至不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这不是因为他毕业或转学了,而是因为他的导师们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难堪问题:托纳-罗杰斯是否捏造了这一切?这位来自加州小镇、稚气未脱的新手,是如何欺骗学术界里最聪明的一群人?MIT的经济学教授大卫·奥托(David Autor)只愿意透露“这在任何情况下都说不通”,包括MIT、托纳-罗杰斯的导师艾塞默鲁跟奥托,也都以事涉隐私为由,拒绝针对调查该研究的具体细节发表进一步评论。
到底发生什么事?
《华尔街日报》指出,托纳-罗杰斯破坏的是预设高度信任、诚信和严谨的MIT学术文化,而让他的同学和导师震惊的是,托纳-罗杰斯的欺骗行为不仅仅是调整了几个变数,更是完全捏造了整个研究。校内人士透露,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事后高度关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论文标准”,并且更积极地审查原始数据,学生们则是必须竭尽所能证明自己的研究并非伪造。
自从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后,托纳-罗杰斯告诉其他学生,他的论文问题基本上只是资料的使用权利问题。据他今年5月在WhatsApp上的说法,他确实深入研究了一家大型材料科学公司的资料库,只是获得正式的资料使用许可,而是在该公司想撤回资料后,伪造了一份资料使用协议。不过托纳-罗杰斯没有回复《华尔街日报》的电话和简讯,他的家人也没有回复任何信息。

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园一景。(翻摄自MIT官方粉专)目录
托纳-罗杰斯是谁?
托纳-罗杰斯2023年抵达麻省理工学院后,就加入了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柏南克(Ben Bernanke,联准会前主席、2022年得主)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2013年得主)等传奇校友的行列,更受教于2024年诺奖得主艾塞默鲁。《华尔街日报》指出,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系博士班光是录取就已是壮举:因为每年约有 800 人申请,最后仅录取 40 人,实际入学人数更只有20至24人左右。
托纳-罗杰斯在加州葡萄酒乡的宁静小镇塞瓦斯托波尔长大,家中有四个兄弟姊妹。他的父亲是小学二年级老师,母亲则经营一所音乐学校。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很聪明,而且在校内外都没有留下重大违规的纪录。他在马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的大学同学达历山德罗(Miles D’Alessandro)说:“他来自美国一个美丽、阳光普照的地方,我想他的成长过程非常美好。”曾在篮球校队担任后卫的托纳-罗杰斯在学校里有些独来独往,但他也在马卡莱斯特学院迷上了经济学、拿到奖学金,并且跟教授费利克斯·弗里德特(Felix Friedt)合写了一篇论文。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不过一样是《华尔街日报》,21日却以《一位MIT学生的AI研究震惊了顶尖经济学家—然后一切都崩溃了》的长篇报道,踢爆了这位来自加州小镇的经济学博士生,如何操弄数据与事实,生出一份根本“不存在的AI研究数据”,一度骗倒了诺奖得主、美国国会与经济学的学术圈,成为这个AI狂热时代最讽刺的注脚。
在当代经济学这样讲求数据与实证的领域,“横空出世”往往伴随著两种可能:一个是能够改变世界的天才,另一个则是一场精密的骗局。遗憾的是,艾登·托纳-罗杰斯(Aidan Toner-Rodgers)属于后者。在MIT修习核心课程期间,他撰写了一篇关于AI对职场影响的论文,其影响力之大,甚至很快就被国会引用。简单点说,托纳-罗杰斯的结论是,AI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力并刺激创新,但人们现在还是不太喜欢使用它。
问题是不过几周之后,MIT却否认了他的论文,托纳-罗杰斯甚至不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这不是因为他毕业或转学了,而是因为他的导师们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难堪问题:托纳-罗杰斯是否捏造了这一切?这位来自加州小镇、稚气未脱的新手,是如何欺骗学术界里最聪明的一群人?MIT的经济学教授大卫·奥托(David Autor)只愿意透露“这在任何情况下都说不通”,包括MIT、托纳-罗杰斯的导师艾塞默鲁跟奥托,也都以事涉隐私为由,拒绝针对调查该研究的具体细节发表进一步评论。
到底发生什么事?
《华尔街日报》指出,托纳-罗杰斯破坏的是预设高度信任、诚信和严谨的MIT学术文化,而让他的同学和导师震惊的是,托纳-罗杰斯的欺骗行为不仅仅是调整了几个变数,更是完全捏造了整个研究。校内人士透露,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事后高度关注“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论文标准”,并且更积极地审查原始数据,学生们则是必须竭尽所能证明自己的研究并非伪造。
自从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后,托纳-罗杰斯告诉其他学生,他的论文问题基本上只是资料的使用权利问题。据他今年5月在WhatsApp上的说法,他确实深入研究了一家大型材料科学公司的资料库,只是获得正式的资料使用许可,而是在该公司想撤回资料后,伪造了一份资料使用协议。不过托纳-罗杰斯没有回复《华尔街日报》的电话和简讯,他的家人也没有回复任何信息。

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园一景。(翻摄自MIT官方粉专)目录
托纳-罗杰斯是谁?
托纳-罗杰斯2023年抵达麻省理工学院后,就加入了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柏南克(Ben Bernanke,联准会前主席、2022年得主)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2013年得主)等传奇校友的行列,更受教于2024年诺奖得主艾塞默鲁。《华尔街日报》指出,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系博士班光是录取就已是壮举:因为每年约有 800 人申请,最后仅录取 40 人,实际入学人数更只有20至24人左右。
托纳-罗杰斯在加州葡萄酒乡的宁静小镇塞瓦斯托波尔长大,家中有四个兄弟姊妹。他的父亲是小学二年级老师,母亲则经营一所音乐学校。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很聪明,而且在校内外都没有留下重大违规的纪录。他在马卡莱斯特学院(Macalester College)的大学同学达历山德罗(Miles D’Alessandro)说:“他来自美国一个美丽、阳光普照的地方,我想他的成长过程非常美好。”曾在篮球校队担任后卫的托纳-罗杰斯在学校里有些独来独往,但他也在马卡莱斯特学院迷上了经济学、拿到奖学金,并且跟教授费利克斯·弗里德特(Felix Friedt)合写了一篇论文。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