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騙倒諾獎得主 MIT天才博士生幹這事兒被開除
前所未有的造假
《華爾街日報》指出,經濟學領域過去幸免於抄襲或造假的丑聞,倒是材料科學領域在2023年曾發生室溫超導體的轟動性發現被證實無效的前例。不過無論是方法論不夠嚴謹、或者是數據遭到扭曲,整個研究的造假卻是前所未有的。今年1月31日,康寧公司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對網域名稱corningresearch.com.的注冊商提出申訴。因為任何控制該網域名稱的人都可能建立電子郵件地址或網頁,讓人誤以為與康寧公司有關。WIPO很快發現,托納-羅傑斯顯然注冊了該網域名稱,康寧公司也成功贏得該網域名稱的轉讓。
托納-羅傑斯在這起申訴中,從未做出任何回應。奧托和艾塞默魯今年2月則將此案提交給MIT的紀律委員會。
根據兩位同學的說法,托納-羅傑斯大約在這個時候開始缺課。他告訴朋友自己正在面試OpenAI的工作機會,表現得好像一切正常。另一位同學說,在四月的一次派對上,托納-羅傑斯看起來很疲憊,但仍在談論論文的成功。即使他的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質疑他的研究,托納-羅傑斯3月5日仍在材料研究學會舉辦的材料科學與人工智慧虛擬研討會上發表研究
直到今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終於發表聲明,正式否認托納-羅傑斯的論文,稱其“對數據的來源、可靠性或有效性沒有信心,對該研究的真實性也沒有信心。”這份聲明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托納-羅傑斯,但也明白表示“該論文作者不再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員”。在5月份的WhatsApp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到托納-羅傑斯對同學坦承偽造了數據使用協議,“這是我一個令人尷尬的嚴重不誠實行為,事後看來,當初直接放棄這篇論文會更好”
此外,包括康寧和3M公司都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他們並未推出托納-羅傑斯所描述的實驗,也未與他分享數據。《華爾街日報》審閱了托納-羅傑斯作品的兩份早期草稿——一份來自2024年4月,另一份來自2024年9月。4 月版本中的數據與後續版本存在沖突、存在細微的改動(像是材料研究公司的科學團隊從421個改為221個,AI發想的數量從超過75%降為低於57%),《華爾街日報》認為,這些改動有可能會引起導師的質疑。
當MIT表示問題論文的作者已經離校,整個學術圈心知肚明的是,那個曾經的學術天才已經徹底出局。這個AI狂熱的時代,每個人都急於證明AI的價值、或是厘清AI威脅人類的預言。托納-羅傑斯的優秀論文正好迎合了這種集體焦慮與期待。他不僅欺騙了導師、欺騙了學術,也一度欺騙了這個急於尋找答案的時代。這起事件對經濟學界的沖擊尤其深遠,艾塞默魯坦言:“經濟學界今後無疑會變得更加多疑。”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華爾街日報》指出,經濟學領域過去幸免於抄襲或造假的丑聞,倒是材料科學領域在2023年曾發生室溫超導體的轟動性發現被證實無效的前例。不過無論是方法論不夠嚴謹、或者是數據遭到扭曲,整個研究的造假卻是前所未有的。今年1月31日,康寧公司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對網域名稱corningresearch.com.的注冊商提出申訴。因為任何控制該網域名稱的人都可能建立電子郵件地址或網頁,讓人誤以為與康寧公司有關。WIPO很快發現,托納-羅傑斯顯然注冊了該網域名稱,康寧公司也成功贏得該網域名稱的轉讓。
托納-羅傑斯在這起申訴中,從未做出任何回應。奧托和艾塞默魯今年2月則將此案提交給MIT的紀律委員會。
根據兩位同學的說法,托納-羅傑斯大約在這個時候開始缺課。他告訴朋友自己正在面試OpenAI的工作機會,表現得好像一切正常。另一位同學說,在四月的一次派對上,托納-羅傑斯看起來很疲憊,但仍在談論論文的成功。即使他的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質疑他的研究,托納-羅傑斯3月5日仍在材料研究學會舉辦的材料科學與人工智慧虛擬研討會上發表研究
直到今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終於發表聲明,正式否認托納-羅傑斯的論文,稱其“對數據的來源、可靠性或有效性沒有信心,對該研究的真實性也沒有信心。”這份聲明雖然沒有直接點名托納-羅傑斯,但也明白表示“該論文作者不再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員”。在5月份的WhatsApp聊天記錄中,可以看到托納-羅傑斯對同學坦承偽造了數據使用協議,“這是我一個令人尷尬的嚴重不誠實行為,事後看來,當初直接放棄這篇論文會更好”
此外,包括康寧和3M公司都向《華爾街日報》表示,他們並未推出托納-羅傑斯所描述的實驗,也未與他分享數據。《華爾街日報》審閱了托納-羅傑斯作品的兩份早期草稿——一份來自2024年4月,另一份來自2024年9月。4 月版本中的數據與後續版本存在沖突、存在細微的改動(像是材料研究公司的科學團隊從421個改為221個,AI發想的數量從超過75%降為低於57%),《華爾街日報》認為,這些改動有可能會引起導師的質疑。
當MIT表示問題論文的作者已經離校,整個學術圈心知肚明的是,那個曾經的學術天才已經徹底出局。這個AI狂熱的時代,每個人都急於證明AI的價值、或是厘清AI威脅人類的預言。托納-羅傑斯的優秀論文正好迎合了這種集體焦慮與期待。他不僅欺騙了導師、欺騙了學術,也一度欺騙了這個急於尋找答案的時代。這起事件對經濟學界的沖擊尤其深遠,艾塞默魯坦言:“經濟學界今後無疑會變得更加多疑。”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