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黑色玩笑 2012盤點世界末世傳說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世界末日] 黑色玩笑 2012盤點世界末世傳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難發現,每一個動蕩的時代都會展現出一幅陰暗的生活圖景,並孕育相應的毀滅幻覺或思緒。尤其是,當今社會已進入危機常態化時代,人們似乎變得 更敏感、更脆弱了。信息渠道的增多,傳播速度的加快,都使人們對“末日”的恐慌易於轉向人類難以預期和掌控、瞬時就可吞噬生命的自然災害。

這種現實危機感的心理投射,既是自然環境惡化、天災人禍不斷、令人們越來越沒有安全感的必然反映,也是人類對科技變革產生疑慮、對不確定的未來 充滿恐懼的內心表現。自2011年春日本大地震連帶海嘯、核輻射災難發生以來,街談巷議中更少不了“世界末日”這個熱門話題,無疑再次拉近了人們與各種末 日預言的距離。

杞人憂天


毫不奇怪,那些在末日問題上輕信邪說的人很容易成為被他人和邪教利用的對象。最近幾十年裡,世界范圍內所發生過的多起教徒集體自殺(以求得上帝“拯救”)事件,就是一個明證和警示。可悲的是,那些鮮活的生命消失之後,世界末日並沒有如期降臨,他們更無從確認。

要說“現實危機感的心理投射”,不妨從如下角度討論問題:人類從古至今從沒停止過做自己所能做的愚蠢的事情。我們這個文明的巨大潛力,不僅可能 表現為興旺發達,也可能表現為可怕的倒退。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一切都在加劇的時代,人類第一次確實有了“自我根除”的能力。有人甚至認為,我們的地球可 能也會成為一個供其他文明研究的“死文明”。因為,人類能夠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隨著歲月的流逝,危險的東西日積 月累,造成的問題不斷升級,終會導致世界末日的降臨。

當然,也有人相信:人類解決問題的速度總會超過問題產生的速度,從而有望避免事態的急劇惡化。在這些人眼中,大多數環保主義者都是“世界末日的預言人”,他們都過於杞人憂天、危言聳聽了,實則是以與恐懼斗爭的名義又制造出恐懼。

還有人(依據世界末日說)猜測,我們將碰到一些人力不可控的危機(如電影《2012》所展現的那樣,太陽變化導致地球兩極倒轉,地球外殼和表面突然分離),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未來並非完全在既定命運之中,而是會以某種方式保持其不確定性。


不管怎麼說,末日論的作用就像放大鏡一樣,提高了人們對迫在眉睫的人種滅絕的警覺度。眾所周知,我們今日社會的特點是人們普遍只關注此時此地, 只考慮一時之享樂,只重視由日常事物與文化強有力支持著的眼前的感官享受。而且,我們確實也需要研究:為什麼人們在被告知並確定有關危險(比如說環境惡 化、全球變暖)之後,仍會我行我素做一些只會產生短期利益並會帶來不應有之長期危害和代價的事情。

不必消極


今天,學者們比較普遍的意見是:盡管人類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和危險,但要完全徹底地毀滅人類是十分困難的事情。目前需要防范的比較明顯的潛在災難主要有兩項:大規模戰爭爆發、環境繼續惡化和世界人口增長過快。不過,也不排除新病毒導致的大規模流行病的發生……

內憂外患多了,人們自然會產生對未來消極的期待。數十年前,英國哲學家羅素對日本的“過勞死”和美國的饑餓問題進行仔細研究之後,得出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結論:“人類將比預想的更快地消亡。”更早些時候,1923年,他這樣寫道:

人類世世代代的勞動、他們的全部熱情和心血、他們的全部光輝燦爛的天才,都將注定隨著太陽系的死亡而消亡。人類光輝成就的整個殿堂,都必然被埋葬在宇宙的廢墟之下。

的確,天文學家關於宇宙起源和發展的理論,已經大體勾勒出整個宇宙、太陽系、地球將如何收場。關於這個話題,澳大利亞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在他 的一部著作中表達得更為清晰。在他看來,真正的宇宙末日(或者說“大危機”)不只是一切有形結構的末日,甚至也不是物質的末日,它是一切事物的末日。因為 大危機的瞬間,時間本身已經停止,要問以後會發生什麼是毫無意義的,就像問“大爆炸”前發生過什麼一樣。對任何事物來說,根本不存在“以後”會發生什麼, 沒有任何時間可言,哪怕是靜止的時間都沒有,也不存在空的時間。他最後寫道: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