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IS渴望的終極目的 世界末日大決戰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世界末日] IS渴望的終極目的 世界末日大決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鳳凰新聞客戶端主筆 唐駁虎

  11月13日深夜,巴黎瘋狂的大屠殺再次震驚了世界。截止筆者提筆時,事件已造成153人死亡。同時,IS在推特上高呼“勝利”。

  而就在兩周前,同樣的一個周末,10月31日早晨,俄羅斯民航客機在埃及起飛後墜毀,214人身亡,目前事件凶手也相當程度指向了主動認領的IS——“伊斯蘭國”。


  兩起接連發生的恐怖襲擊,既針對西方(法國歐洲),也針對東方(政治意義上的東方,即俄羅斯),表明了IS,以及對IS擁戴效忠的全球諸多極端恐怖分子的瘋狂。

  

  那麼,IS究竟要幹什麼?僅僅是宣泄瘋狂麼?

  不,沒那麼簡單。

  另外,為了探奇、分析、了解IS,一時間也出現了許多文章。試圖回答IS到底是什麼,到底想幹什麼。不過,總體描述框架並未超出筆者去年六月第一時間對IS進行的一系列解讀。

  要真正理解IS近期行動的用意,就得從伊斯蘭教的末日理論說起。

  和很多宗教一樣,伊斯蘭教也有“末日選擇”的說法,並且列位其六大信仰(安拉、天使、使者、經典、前定、末日)之一,並且僅次於真主信仰,位列第二位。

  古蘭經2:177:“你們把自己的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正義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經,信先知…”。不相信世界末日的穆斯林,就不是真正的穆斯林。

  

  但究竟什麼樣的才是“末日”?

  根據不同版本的“聖訓”,“使者”也就是伊斯蘭教的創立者穆罕默德(在中文中被尊稱為“穆聖”)沒有點明事件的時間;但通過與身邊人的談話,描繪列出了一系列或大或小的“即將到來的跡象”。

  例如:

  穆斯林將和猶太人戰斗,音樂、酒精被廣泛的傳播和縱容。對清真寺的裝飾成為一件驕傲的競爭。女性幾乎赤身裸體,不顧他們的穿著。幼發拉底河將要露出金山(石油的發現),游牧民族競相建起很高的建築(注:想想迪拜)。

  



  在一些穆斯林的心目中,這些“聖訓”完全就是對當前這個墮落的現代社會的描繪:

  「末日臨近時,人們的知識水平提高。」「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便可以橫越相距遙遠的兩地。」(注:飛機和航空旅行的出現)

  「末日不會來臨,直至摩天大廈的出現。」「末日不會出現,直至人類相互競賽,建造高聳入雲的建築物。」

  「末日不會來臨,直至人們對著鞭子說話。」「天空中傳來聲音,各種族的人都可以聽見自己的語言。」(注:手機和衛星電視)

  「末日來臨前,宗教的知識將會消失,人們普遍地變得無知…」「那時候,古蘭經的教導蕩然無存,伊斯蘭成為虛名,人們自稱為穆斯林,但卻遠離伊斯蘭之道。」

  「毫無疑問,這天將會臨近,其時當中沒有一人不沉迷於利息中;即使與利息沒有直接關系,卻不能不活於它的影響下,利息造成的影響,必達至各人。」

  「這天將會來臨,當富有的人把朝覲變成為旅行、處理公務及炫耀的事項,而窮人卻活在乞求中。」「富有的人,他們彼此間分享所得;而窮人半點也獲不到好處。」

  「末日來臨前,通奸將會廣泛地發生。」「末日不會來臨,直至邪惡的人公開地在路上進行通奸。」

  「男人模仿女人,女人亦模仿男人。」「人們(男及女)沉溺於同性戀中。」

  

  伊斯蘭國家地圖:深綠色為伊斯蘭國家,淺綠色為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藍色為世俗國家,橙色為其他國家

  但更為重要的是這麼幾條:

  “羅馬人”將成為多數。各個國家將通過各種手段,競相摧毀伊斯蘭教的價值觀、文化、教義乃至穆斯林。就連穆斯林統治者也不再遵循聖訓的指導和傳統。

  

  從各種來源的報告估計,世界穆斯林人口介於12億至15.7億之間,約占世界人口的的五分之一。

  不過,最最貼合現實的“關鍵描述”,可能還是這麼一條由艾布·胡萊勒傳述的:

  「一個男人會從大馬士革的深處出現。他將被稱為sufyani。」


  按描述,在敘利亞將出現一個叫Sufyani的暴君,他出自一個小部落,但卻奪得了敘利亞的統治權。他會將孕婦的肚子撕開,無辜的婦孺都被無情地殺害。

  他將會是一個長著大腦袋、有麻子臉的男人,眼睛裡有白色的斑點。他對生命的漠視將達到空前的地步。

  而其他的部落將會起來反對他,但是,他們不會成功的,他將在混戰中擊敗其他兩種競爭力量,屠殺所有的人。



  在相當一部分人看來,這段描述指的完全就是現今的敘利亞總統——阿薩德。

  

  那麼,末日將至,接下來的境況又會如何發展呢?

  有的穆斯林教派認為,接下來的,就是穆斯林們與入侵的“羅馬人”展開的大決戰。並有相當的細節描述,例如:

  艾布·岱爾達儀傳述:穆聖說:“大戰時,穆斯林的要塞是在比鄰大馬士革的谷塔(Al-Ghutah),那是沙姆最好的城市。”

  (見下圖,Ghutah是大馬士革東邊的一片綠洲,現在已成為大馬士革郊區的一部分。諷刺的是,占領大馬士革周邊的反對派,竟用婦孺裝在鐵籠裡放在房頂上,以此作為阻止政府軍空襲炮擊的“人盾”,這就是他們的“要塞”)

  


  伊本·歐麥爾傳述:穆聖說:“穆斯林將會避難麥地那,最遠的防線是賽拉赫。”

  艾布·蘇克納自一位弟子傳述:穆聖說:“你們不要襲擊阿比西尼亞,只要他們不侵犯你們;你們不要襲擊土耳其,只要他們不侵犯你們。”

  而所謂“羅馬人”,指的自然不是早已消亡的羅馬帝國或者拜占庭帝國,也不是今天的羅馬和意大利

  顯然,指的自然是西方人和基督徒,特別是從政治體制、軍事制度、國際形象等各方面擔負了“新羅馬”使命的美國

  既如此,對於肆虐敘利亞的IS來說,他們的目標自然絕非僅限於建立一個“哈裡發”國家,而是要承擔起與“羅馬人”決戰的榮耀宗教使命。

  在他們看來,他們自己就是描述中的要負責打敗羅馬人的“當時地球上最好的軍隊(士兵)”。

  IS有著諸多世俗世界的目標和任務——摧毀以色列,終結穆斯林土地上的各種獨裁政權,將非穆斯林逐出阿拉伯半島,重建沙裡亞律法,構築統一整個伊斯蘭世界乃至整個世界的哈利法大帝國。

  但是,世界末日才是他們宣傳的主旋律。在敘利亞與“異教徒”進行末日決戰,這才是IS的終極目標和核心理念。

  



  其中,敘利亞北部一個叫DABIQ的小鎮,則被賦予了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個小鎮位於阿勒頗省東北部的平原,距離敘土邊界也就是土耳其僅有10公裡,戰前人口不過3000多人,無險可守。但在2014年8月IS攻占DABIQ之後,大肆慶祝,甚至創立的網絡電子雜志,就以DABIQ為名。

  

  為什麼?

  因為根據IS篤信的一種理論或者傳說,羅馬軍隊將在敘利亞北部與伊斯蘭軍隊大規模遭遇,而DABIQ,將是穆斯林打敗在這裡安營扎寨的羅馬人入侵者,取得末日決戰決定性勝利的地方。

  對於瘋狂的IS成員來說,在這裡展開史詩般的血腥對決,再好不過了。他們做夢都期望著這場戰斗,而且不斷暗示它會很快到來。

  

  而現實卻是,無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雖然都在延遲數年之後終於姍姍來遲,先後軍事介入敘利亞局勢。但雙方都僅限於有限數量的空中打擊,誰也不願派出精銳的地面部隊,都在擔心傷亡。

  更重要的,美俄心裡都有各自的小算盤,敘利亞的一團亂麻且不說,從根本局勢上來說,盡管美俄歐自身都一樣遭受極端恐怖組織的折磨,但都想按兵不動,試圖把禍水轉而引向對方,消耗對方的實力。

  對此局勢,全世界愛好和平渴望正義的人們固然心急,但最心急的還莫過於IS本身。

  為此,IS策動各分支組織,發動反人類的恐怖襲擊,根本性的目標就是這個目的——“快來打我啊!”

  在一連串源自中東的恐怖襲擊之後,美國會出兵麼?俄羅斯會出兵麼?已經被小清新和左派的善心包圍多年的歐洲會出兵麼?

  我們不得而知。只能拭目以待。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四.識.三.詩] 2015-11-17 09:12
    那就應該成全他們,送他們去“天堂”。可惜的是,自由世界也是各懷鬼胎,借各自的代理人,在敘利亞打有限規模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沒有人真正是在反恐。這也許是現代文明的宿命吧,呵呵。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