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掃黃] 深圳東莞走一圈 覺得香港該醒醒了
但現在中國經濟處在轉型期,和美國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對抗也迫使中國必須轉變其經濟發展模式:中國不能再滿足於充當世界工廠。企業必須要更有創新能力、效率和競爭力。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企業必須要在技術上搞清楚產業升級的原發動力,當然也離不開和全球金融圈的融入和操作。對香港和澳門來說完全是另一種情況,雖然它們分別在1997年和1999年做了主權移交,回歸了中國,但是保留的原有的政治、稅務和法律制度,增加了治理的復雜性。如果珠三角算成一個國家,它的經濟規模目前可以進入世界前20,陳亞雷說:“香港本土的年輕人目前比較郁悶,因為他們的工作機會和大陸相比要少。”不同的政治模式下,珠三角可否能做到無縫銜接式的社會一體化?香港和澳門可否一方面保持自身特色,同時又可以和其他十一個珠三角城市展開有力有序的競爭?在歐洲,某些城市群發展到一定規模後人口增長就停滯了,其他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和菲律賓在城鎮化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甚至有了反城鎮化現象。總人口已經達到7000萬的珠三角,即便是有一整套強有力的頂層規劃,它的發展潛力還有多大?

世界四大大型城市群對比:大灣區GDP總量160億美元,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7100萬;舊金山灣區GDP總量80億美元,面積17.9平方千米,人口770萬;紐約城市群GDP總量170億美元,面積21.5平方千米,人口2020萬人;東京城市群GDP總量180億美元,面積36.9平方千米,人口4400萬人。
我親自到深圳和東莞走了一圈
深圳某一天早上9點30分,氣溫23.4度,pm2.5數值為34,稍稍超出了空氣被定義為“優良”的底線,我乘坐的列車是每小時29.3公裡,這是每日通勤車的正常車速。深圳市龍崗區的居民約有430萬人,早上10點30分人口密度達到最高,這時城市電子地圖上該地區自動標注成了紅色,而鄰近的區則是黃色和綠色,這是標識人口流動的不同顏色區間。

本文作者桑德坐上了廣州去深圳的高鐵,體驗了一把中國速度
以上所有數據,都會在龍崗區智慧中心的中央控制大廳中顯示出來。智慧中心可以和市民的手機聯網,在中心的大屏上可以清楚看到城區內的警情集中區域以及高發時間點,據此可以真正實現案件的提前預警和即時反應。自從實施智慧警務以來,在深圳居住人口最多的龍崗區全區的刑事治安總警情下降了29%。2017年,龍崗區派出所接到報警,報警人是一對夫婦,說一名叫軒軒的三歲孩子丟失了,疑似被人拐走。警局通過大數據中心的人臉識別和監控鏡頭,幾十秒的時間就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火車上抓住了罪犯。在智慧中心的支撐下,龍崗區各行業業務系統實現了全面聯動,涵蓋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加速了政府職能的服務化進程,不斷減少社會矛盾,持續降低惡性事件比例,為城市發展營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國超大型的網絡企業騰訊,通訊巨頭華為和汽車業的領軍品牌比亞迪聯合力圖打造一個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樣本。在未來,像龍崗區的城市生態群會越來越多。深圳是伴隨著鄧小平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新型經濟城市,如今它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了鄰近的香港。深圳可以說是近40年中國經濟起飛的模版城市,而且相比上海和北京,深圳的城市發展路線相對來說更穩定一些。比如說幾年前深圳市政府打算把22000多輛出租車都逐步換成電力驅動,到2019年初,這個計劃基本已經完成,深圳正在變得更加幹淨和安靜。36歲的Eric Pan是“創客潮”柴火空間的負責人,為各行各業提供原型開發的專業設備和開放的協作環境,在美國硅谷和東京以及最近在柏林都開了分部。Eric Pan說:“如今我們已經度過了創業那段最痛苦的時期。如今深圳正在變得越來越小,它利用了資源整合的優勢,在街的這一頭你在冥思苦想創業理念,街的另外一頭就是一系列工廠,正在把理念變成源源不斷的實物產品。”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