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掃黃] 上半年GDP增速僅1.5%,“世界工廠”東莞怎麼了?
東莞外貿面臨的核心難點,就是訂單不足。多位外貿企業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去年四季度開始,訂單相較往年同期下滑非常明顯。比如中國服裝名城虎門,受歐美市場訂單不足影響,今年1~5月約有七成服裝企業出現負增長。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出口對於東莞等外貿型城市來說非常關鍵,所以受到的影響也比較大。在他看來,這是大部分增長乏力城市“共同的命運”。
他說,“很多沿海城市,像東莞、泉州等外貿型城市,都有外貿訂單流失的情況,所以外貿數據從去年七八月份到現在,每個月都在往下走,下半年可能更嚴峻。”
彭澎表示,出口下降嚴重是導致東莞經濟“失速”的關鍵因素之一。他說,東莞產業結構外向型十分顯著,而內需又是“弱復蘇”狀態,不能完全替代出口。
東莞之困
東莞地處珠江三角洲東部,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珠江三角洲東岸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外貿口岸,有“世界工廠”之稱。截至2022年末,東莞市GDP超過1.1萬億,常住人口過千萬,是全國為數不多的“雙萬城市”。
和多數新興工業城市一樣,在改革開放前東莞是傳統農業縣。曾擔任東莞政府顧問的丁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東莞改革開放以前沒有太多的工業基礎,“它的工業化實際上是和招商引資同步的”。
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時,東莞工業生產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低,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44.6∶43.8∶11.6。當時,東莞的GDP僅為6.11億元。而到了2022年,東莞三次產業比例為0.3∶58.2∶41.5。
翻天覆地的變化,來自於東莞制造業的發展。改革開放之後,廣東成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區,而東莞成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依托毗鄰港澳,勞動力、土地價格低廉等優勢,憑借“三來一補”加工貿易——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東莞逐步奠定“世界工廠”的地位,經濟飛速發展。
到1985年,東莞工業產值首次超過農業。1988年1月,東莞市升格為地級市。這一年,東莞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2.3%,初步進入了工業化。而在1985年至1988年四年間,東莞工業以年平均增長50%以上。
時間拉長到改革開放前30年,東莞經濟年平均增長18%,創造了比亞洲“四小龍”起飛時速度更快、周期更長的高增長奇跡。而之後的十年間(2009年~2019年),東莞的GDP增速也保持在8%左右高位,其中最高值是2009年的10.3%。
近三年來,受內外多重因素影響,東莞呈現出起伏不定的震蕩態勢。2020年,東莞GDP同比增長1.1%。2021年,在出口大幅增長的背景下,東莞的GDP增速有所恢復,最終核實增速達到8.5%。2022年東莞的GDP增速再度下滑,同比增長0.6%。
2017-2022年東莞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長速度。圖/東莞市統計局
在丁力看來,隨著“蛋糕做大”,東莞經濟正常的增長曲線應該也是一個逐漸回落的趨勢。他說,“蛋糕做大”以後,同樣增長1%,所需要的增量要更大。比如,過去1000億元的體量和現在10000億元的體量,同樣增長1%,增長的GDP要翻10倍。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