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扫黄] 上半年GDP增速仅1.5%,“世界工厂”东莞怎么了?
过去四十多年,东莞电子、玩具、鞋业、家具等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全球每四台智能手机就有一台是东莞制造”“世界上每5台电脑就有一台是在东莞制造”“每5件羊毛衫就有一件是在东莞生产”……这样的数字足以让东莞引以为傲,但如同硬币的两面,给东莞带来沧桑巨变和增长奇迹的同时,“世界工厂”帽子下面,也潜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在疫情暴发后开始集中显现。2020年上半年东莞GDP为4361.28亿元,同比下降1.7%。这一年,东莞的出口下降了4.4%,全年GDP增速只有1.1%。这也将东莞跻身“万亿俱乐部城市”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一年。
在专家看来,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背后,东莞产业发展自身也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丁力用“外源经济”——指东莞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外部——来形容东莞的经济发展模式。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东莞经济的高速增长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基本上资金、技术、设备、订单都是从境外来,所以就产生了严重的外部依赖性。
在他看来,创新能力不强,成本抬升过快,是东莞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他说,东莞加工贸易主要是依靠低成本,包括土地、人力资源、水费电费等,“这些成本现在大幅提升,尤其是高房价、高地价带来了整个社会成本的快速增加。”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三室副主任李晓琳看来,东莞正面临着再一次转型升级的挑战。
她说,“电子信息产业对东莞经济发挥了重要的支柱作用。当前,全球消费电子处于下行周期,内外需求均呈现疲软态势,东莞电子信息业受到较大冲击。”
此外,全球经济下行,外需不振,作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全球外贸萎靡直接影响东莞制造业。
在丁力看来,东莞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需要当地政府主动作为。他认为,无论是土地价格,还是创新引导,都需要政府在宏观上进行必要的调控与指导。
如何破局?
事实上,东莞也正在寻求破解之道。
从2012年开始,东莞就陆续推出一系列转型的重大措施。东莞曾连续5年拿出50亿元支持企业发展,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产业转型、中小企业贷款、企业贴息、设立创业基金等方面。
近年来,东莞正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明确了未来15年的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方式和保障措施。
彭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东莞发展新兴产业应该优先发展有一定基础、配套较成熟的产业。“作为电子产业大市,信息产业放在首位,相关的新材料、装备制造也容易形成上下游关联。”
东莞经济总量中,制造业贡献占比过半。
就在7月25日,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到东莞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东莞要举全市之力稳住工业基本盘,坚持稳存量、拓增量、挖潜量并举,精准发力做强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在彭澎看来,东莞的产业链供应链配套比较齐全,但是核心技术大多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强链补链”。同时,要更多与深圳、广州产业融合,抱团发展,逐渐形成稳定互补的产业链供应链。
此外,他还提到,应按照“双循环”思路,不断拓展新兴市场,大力拓展内需市场。
丁力认为,东莞的传统产业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产业技术储备、创新能力、人才数量、企业生态等发展要素,同时还要“喜新不厌旧”,这也能为已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在座谈会上,王伟中还要求当地党委政府围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加强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见到实效,强化服务支撑和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产线升级和产品更新迭代。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