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 又來了 人民幣突然暴跌至11月新低
人民幣匯率急跌,離岸價跌見7.2927,是去年11月初以來最低,在岸價亦跌見7.2615,創6月底以來最低,跌275點。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下,會加劇貨幣的貶值。

據報道,當天人民幣匯率離岸價跌見7.2927,是去年11月初以來最低,在岸價亦跌見7.2615,創6月底以來最低,跌275點。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下,會加劇貨幣的貶值。
周一(14日),人民幣離岸價晚間一度失守7.29,低見7.2926,創去年11月初以來新低,日內下跌超300點,至去年11月初以來新低。
在岸價開盤報7.2515,隨後跌穿7.26,低見7.2621,午後回升,收市跌197點報7.2537。
人民幣中間價下調99點至7.1686,創7月12日以來最低,但大幅強於市場預期700多點,為央行6月底啟動過濾以來最大偏差。
《星島日報》援引星展銀行宏觀策略師常偉良表示,央行再次以強於預期的人民幣中間價回擊了美元升值的浪潮,體現當局偏好人民幣穩定,並抑制人民幣過度投機,預計人民幣兌美元支撐位在7.30。
彭博分析,大陸經濟步履蹣跚,且缺乏任何有效刺激措施,使得人民幣在美元反彈之際幾無支撐。
分析師認為,由於中國7月份的經濟數據幾乎全部差於市場預期,造成人民幣持續走弱。其中,銀行貸款跌至14年低點、消費者價格和生產者價格雙雙下跌、出口創2020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周一,中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2個基點至2.62%,逼近今年低點2.59%。滬深300指數下跌2%,幾乎抹去了7月24日政治局會議促增長基調後取得的全部漲幅。
匯豐控股分析師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更多部門,包括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屈服於去杠杆化,中國大陸經濟可能會遭受更大、更長期的損失。在這種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往往會加劇貨幣貶值。
上個季度,外國直接投資從緩慢下滑轉為急劇下降,流入中國的資金跌至25年前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顯示出外國投資的長期趨勢正在發生根本轉變。
路透社報道,國際企業的高管及顧問表示,投資前景正在發生變化,投資決策背後的政治考量所帶來的風險不僅令人擔憂,而且是長期的,這使得人民幣面臨著逐漸失去長期以來最堅定支撐者之一(即國外投資)的壓力。
分析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中國市場研究總監洛根·賴特(Logan Wright)表示:“從歷史上看,如果每年財政有50億至1000億美元的盈余,外國直接投資的變化並不會帶來本國貨幣匯率的巨大波動。”
“但當國家財政轉變為赤字時,就像現在的情況……這會帶來一個相當大的變化。”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外國直接投資(FDI)放緩至不足49億美元,同比下降87%。這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一次降幅。而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屬於正常,這導致淨直接投資赤字達到創紀錄的341億美元。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貶值超過3%,是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多次跌破7.2元。
對此,財經人士“冷眼財經”說,人民幣匯率形成了預期,“未來貶值幅度可能進一步加大,這背後的主要原因一個就是中國外貿。”
從最新的外貿數據顯示,“中國的外貿坍塌速度非常之快,出口基本上是連續暴跌,那麼沒有這種順差、沒有賺取美元的能力,人民幣就會大幅度貶值。”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128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8月14日,
據報道,當天人民幣匯率離岸價跌見7.2927,是去年11月初以來最低,在岸價亦跌見7.2615,創6月底以來最低,跌275點。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下,會加劇貨幣的貶值。
周一(14日),人民幣離岸價晚間一度失守7.29,低見7.2926,創去年11月初以來新低,日內下跌超300點,至去年11月初以來新低。
在岸價開盤報7.2515,隨後跌穿7.26,低見7.2621,午後回升,收市跌197點報7.2537。
人民幣中間價下調99點至7.1686,創7月12日以來最低,但大幅強於市場預期700多點,為央行6月底啟動過濾以來最大偏差。
《星島日報》援引星展銀行宏觀策略師常偉良表示,央行再次以強於預期的人民幣中間價回擊了美元升值的浪潮,體現當局偏好人民幣穩定,並抑制人民幣過度投機,預計人民幣兌美元支撐位在7.30。
彭博分析,大陸經濟步履蹣跚,且缺乏任何有效刺激措施,使得人民幣在美元反彈之際幾無支撐。
分析師認為,由於中國7月份的經濟數據幾乎全部差於市場預期,造成人民幣持續走弱。其中,銀行貸款跌至14年低點、消費者價格和生產者價格雙雙下跌、出口創2020年2月以來最大跌幅。
周一,中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跌2個基點至2.62%,逼近今年低點2.59%。滬深300指數下跌2%,幾乎抹去了7月24日政治局會議促增長基調後取得的全部漲幅。
匯豐控股分析師研究報告中指出,如果更多部門,包括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屈服於去杠杆化,中國大陸經濟可能會遭受更大、更長期的損失。在這種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往往會加劇貨幣貶值。
上個季度,外國直接投資從緩慢下滑轉為急劇下降,流入中國的資金跌至25年前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顯示出外國投資的長期趨勢正在發生根本轉變。
路透社報道,國際企業的高管及顧問表示,投資前景正在發生變化,投資決策背後的政治考量所帶來的風險不僅令人擔憂,而且是長期的,這使得人民幣面臨著逐漸失去長期以來最堅定支撐者之一(即國外投資)的壓力。
分析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中國市場研究總監洛根·賴特(Logan Wright)表示:“從歷史上看,如果每年財政有50億至1000億美元的盈余,外國直接投資的變化並不會帶來本國貨幣匯率的巨大波動。”
“但當國家財政轉變為赤字時,就像現在的情況……這會帶來一個相當大的變化。”
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外國直接投資(FDI)放緩至不足49億美元,同比下降87%。這是自1998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一次降幅。而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屬於正常,這導致淨直接投資赤字達到創紀錄的341億美元。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貶值超過3%,是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多次跌破7.2元。
對此,財經人士“冷眼財經”說,人民幣匯率形成了預期,“未來貶值幅度可能進一步加大,這背後的主要原因一個就是中國外貿。”
從最新的外貿數據顯示,“中國的外貿坍塌速度非常之快,出口基本上是連續暴跌,那麼沒有這種順差、沒有賺取美元的能力,人民幣就會大幅度貶值。”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