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成常态?
然而,同期中国享有巨额贸易顺差。海关总署1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见下表):按美元计价,中国9月进出口总值5205.5亿美元;贸易顺差777.1亿美元,较前值顺差683.6亿美元有所扩张。
这个矛盾,其实说明一个问题:贸易顺差的积累不必然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支撑。
为什么呢?因为在人民币持续贬值时期,贸易商大都会采取延期结汇的策略,以换取更多收益。中国银行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指出:2022 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累计达 8775 亿美元,但银行结售汇顺差总额仅 1116 亿美元,甚至10-11月结售汇顺差为-208.66 亿元。说明贸易商普遍看空人民币而延期结汇,从而加剧了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速度(见下图)。

更何况,2022年三季度以来,出口增速陡降。中共官方数据,以美元计,2023年1-9月出口总值累计与去年同期同比,下降5.7%。出口对汇率的支撑作用大为减弱(见下图)。

出口下降与贸易商普遍看空人民币而延期结汇,从一个侧面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什么跌的如此之快:年初尚在6.8附近,如今贬值至7.2附近,一度还跌破7.36(9月8日)。
今年5月17日,在岸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双双跌破“7”关口,分别为去年12月7日及12月29日以来首次。这也是近五年来的第四次破“7”。
不过这一次,非比往常。怎么讲?这里稍作分析。
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度跌破7,是在2019年8月,当时中美贸易战,谈判陷入僵局;第二次在2020年2月中旬,因为疫情暴发、经济停摆;第三次在2022年9月中旬,因为疫情再起、经济重创;但是呢,前两次用了5个月就升回到7下方了,第三次只用了3个月。中共当局颇为自得,高调称“中国外汇市场具有韧性,有能力实现动态均衡。”
现实却猛打中共的脸。首先,今年5月“破7” 距离上次跌“破7”仅几个月,如此短的时间间隔,说明人民币汇率贬值是大势所趋,反弹是暂时的。其次,过去人民币“破7”仅持续3、5个月时间,这次却一路跌下去,连破7.1、7.2、7.3关口,目前根本看不到升回7下方的前景(一些持乐观态度的投资机构,也只预期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回到7-7.1之间)。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