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100岁华人首富:千亿家产诚寻继承人 | 温哥华财税中心


[理财新闻] 100岁华人首富:千亿家产诚寻继承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华人富豪圈里,“亚洲糖王”郭鹤年无疑是极其低调的。

单提及名字,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他究竟是谁,但如果讲起其创造的商业版图,或许,“郭鹤年”三个字会变得更为具体。


无论是30多岁掌握全球超过5%的食糖生意,40多岁创立世界豪华酒店品牌“香格里拉”,还是50多岁打造了着名食用油品牌“金龙鱼”。

在郭鹤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的投资遍布日用品牌、房地产、传媒、物流等多个领域,因为每次入局都快狠准,在商界中,人们称他为“永不破产的巨人”。

前不久,马来西亚2023年福布斯富豪榜公布,郭鹤年以118亿美元的身价,连续25年位居榜首,与此同时,还成为榜单上年纪最大的富豪。

十月初,郭鹤年过完100岁生日,至今,他依旧每天都会前往公司工作。每次聊起与继承人有关的问题,他总是三缄其口。

虽然有8个子女,但似乎哪一个,目前都未能达到郭鹤年心中继承人的标准。

郭鹤年庞大的家族企业将会如何分配,现在依旧充满变数。但作为掌舵者,郭鹤年并不焦虑,他说:

“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



如今,人们聊起郭鹤年的发家史,总会将很大一部分成功原因,归结于他生于商人家庭。而日后的成功,不过是天时地利,以及父亲为他打造出的“巨人的肩膀”。

但实际上,在郭鹤年的人生中,“商人之子”更像是一个噱头,他之所以成功的秘诀,多数来自于母亲。

96岁时,在采访中聊起去世多年的母亲,郭鹤年依旧难掩泪水。他在自传中写:“我事业中的很大一部分成功,都归结于母亲从小对于我的教导。”



1923年,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父亲郭钦鉴在20世纪初离开老家福州,前往马来西亚,成立了主营粮油生意的“东升号”,生意十分红火。

母亲郑格如则出生在福州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郑寿南是清末的举人,十分开明。小时候,郑格如的外婆想帮她裹脚,被父亲发现后,立刻拿起剪刀剪断了纱布。

到了读书的年纪,父亲又将她送入福州女子学院。毕业后,她考入福建协和大学,接受新式高等教育



在那个较为封建的年代,作为一名女性,郑格如获得了十分珍贵的自由。但有些事情依旧难以选择,比如遥不可及的自由恋爱。

20岁那年,郑格如在家人的安排下去往马来西亚,与比她大7岁、未曾谋面的郭钦鉴结为夫妻。

婚后3年,郑格如生下3个儿子,分别是老大郭鹤举,老二郭鹤龄,与老三郭鹤年。



郑格如与三个儿子

那时,郭家的生意正越发红火,郑格如却从不参与家族生意,只在家中教育孩子,教他们中文,给他们讲道家哲学与儒家文化,告诫他们做生意一定要讲道德,够真诚,不能盲目追随物质。

多年后,郭鹤年在采访中曾如此说到:“在整个营商生涯中,我总觉得母亲以她纯洁的一生、她的美善和对佛教的虔诚来守护着我。”

1930年初,郭鹤年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好,但他与妻子郑格如的关系却走上下坡路。事业的成功让父亲渐渐迷失,开始沉迷鸦片、赌博,甚至多次出轨,对妻子大打出手。

郑格如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婚姻生活彻底破灭后,她离家出走,独自抚养孩子们。



郑格如与三个儿子 郭鹤年(右一)

婚姻里,郭鹤年的父亲并不称职,但对于孩子的教育,他却提供了丰厚的资金支持。

郭鹤年在几岁时就被送入马来西亚名校新山英文书院,后来又进入最为着名的华文学校,系统学习中文知识。

高中毕业后,他考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后来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就是郭鹤年的同学。



郭鹤年旧照

在郭鹤年的成长经历中,母亲的爱与教育成为他为人处世最为坚韧的内核,父亲提供的物质支持,又让他极早确认了事业的方向。

这也为他后来在商业上的成功,种下了一颗成活率极高的种子。



1947年,24岁的郭鹤年只身前往新加坡,创建第一家公司,取名“力务克”,主要从事船务生意。

在此之前,他从大学毕业,在父亲的公司工作了几年,攒够了足够的经验后,开始尝试独立。但没想到,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郭鹤年的父亲就因病去世,终年55岁。

父亲去世后,母亲郑格如提出全家人拧成一根绳,共同经营家族生意。

如此之下,在仅仅独立一年后,郭鹤年便回到马来西亚,和两个哥哥一起成立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主营粮食销售。



郭鹤年二哥

虽然在三兄弟中,郭鹤年年纪最小,但他却最有理财头脑,对生意也更感兴趣。

这种天分在郭鹤年读书时就已经显现。那时母亲每天都会给孩子们一人5分钱,每次郭鹤年都只花1分钱,将剩下的4分钱攒起来,而哥哥们则会都花光。

所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成立不久后,郭鹤年便成为公司的主要管理者。



郭鹤年、母亲与大哥

那时,郭鹤年每隔几个月就会去往伦敦,学习公司经营与经济知识,每年除了母亲过生日,他从不休假,最瘦时体重降到90多斤。

后来郭鹤年说:“比我聪明的人很多,但他们都没有我努力,我下班后从不喝酒,不熬夜,第二天总会准时到达办公室。”

一次,郭鹤年去店里视察,发现许多家庭在应对婴儿哭泣时,会抓一小撮糖放进孩子嘴中。

郭鹤年立刻觉察对于许多家庭而言,糖是不可或缺且难以被替代的物资。

之后,郭鹤年拿出企业中的所有资产,孤注一掷地建立了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从泰国买进粗糖,在自家糖厂加工后,再卖到全国各地。

短短几年内,郭鹤年就控制了马来西亚80%糖市场,大获成功。



郭鹤年(左)与助手

过程中也存在惊险插曲。

1963年初,郭鹤年认为这年糖价会大涨,囤积了近20万吨的糖。到了七月份,糖价不仅没涨,还大幅降价,这也让郭鹤年临近破产。

没想到,8月底,一个台风打到彼时全球糖业重要原产地古巴,让当地的甘蔗园遭到大破坏,砂糖量大幅缩减。

台风过后,郭鹤年的事业迎来了晴天,随着国际市场糖价不断上涨,那一年,郭氏公司赚到了1400万马币(2023年11月,1马币兑换1.54人民币)。



郭鹤年

郭鹤年将这一年称为自己人生中的“黄金1963年”。第二年,他便掌控了全球5%的糖市场,伦敦一家报纸更是称他为“亚洲糖王”。

对于“糖王”这个名字,郭鹤年并不认同,他说:“我只是一个商人,很努力,也有运气的加持。”



运气与努力固然重要,但郭鹤年成功的关键之处,还在于他独到且敏锐的商业雷达。

1968年,郭鹤年被推选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航空董事局主席。

深入航空业后,他发现,在未来,旅游行业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商业机会,这个机会里,最重要的不外乎三点——吃、住、行。

而从“吃”发家,又已经了解到“行”的郭鹤年,开始将目光投向“住”。

1971年,郭鹤年在新加坡建立起第一家豪华酒店,取名香格里拉,意为“世外桃源”。

以此为起点,他构建起自己庞大的酒店王国,开始打下另一片江山。



1973年,郭鹤年在新加坡的家中接到一通神秘电话。

对方邀请他立刻来中国香港,表示有要事商量,几天后,郭鹤年在香港宝华大厦顶楼见到了代表国家的工作人员。

对方告诉他,国家现在需要30吨糖,希望他能帮助国家度过难关。郭鹤年当即回答:“你们如果相信我,我一定帮你们。”

但彼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糖商之一,郭鹤年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观察与揣测,如果传出自己将要收购大量白糖的消息,一定会造成国际糖价大幅上涨。

为了掩人耳目,他特地报名参加了日内瓦糖会,同时派人去巴西偷偷买糖,最终,他替国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后来,有人问他为何不趁此挣一笔钱时,他坚定地回答:“那是不忠于中国”。



郭鹤年

自此之后,“爱国华人”成为郭鹤年的又一大标签。

1983年,郭鹤年在杭州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香格里拉,谈及决定进入中国的原因,郭鹤年说:

“一定要吸引更多人来中国旅游,我要帮助我的家乡。”

第二年,北京计划修建国际贸易中心。最初,这一项目本来是要交给国外财团投资,但因为对方多次提出苛刻条件,导致项目停滞。

郭鹤年知道后,立刻决定投资,他说:“我坐不住了,我们要争志气,不要给外面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

刚好我有一亿多美元在香港盘古银行,这个事情,应该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做。”



最终,郭鹤年前后投资近5亿美元,参与兴建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这笔投资也成为当时外资在中国产业界所推行的最大的投资计划。

在郭氏企业内部,甚至流传着一个说法:如果你想开展一个新的投资,只要对郭鹤年说这项投资有利于中国发展,他一定会同意。

后来郭鹤年在采访中说:“我的心可以说分成两半,一半是我生长的国家,一半是我父母亲的老家。”

在郭鹤年女儿的记忆中,小时候,周围朋友们都会被父母送去国际学校,但郭鹤年却始终坚持将他们送去彼时香港唯一一所普通话学校。

原因是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在中文环境中长大,了解中国文化。



郭鹤年女儿郭惠光

他也从不会给孩子们买奢侈品,带他们去米其林餐厅,而是将钱用于让孩子们参加夏令营旅行以及户外教育上。




郭鹤年与妻女露营

每当被媒体问及对孩子的评价时,相比优秀,他总会用“好孩子”来形容。

在郭鹤年看来,成人比成才更为重要,商场如战场,计谋或许会失效,但人品永远是制胜法宝。



豪门通常子嗣多,郭家自然也不例外。

郭鹤年一共拥有8个孩子,其中5个是与第一任妻子孕育,3个则来自第二段婚姻

1945年,郭鹤年与第一任妻子谢碧蓉结婚,谢碧蓉出生于医学世家,与郭家门当户对。婚后,她先后生下5个孩子,分别是郭孔丞、郭孔演、郭绮光、郭璇光和郭敏光。



谢碧蓉

这段婚姻始于郭鹤年创业之初,见证了郭氏事业的崛起,不可避免的,忙碌的郭鹤年未能给予妻子与孩子足够陪伴。

对此,谢碧蓉从未有过抱怨,而是尽心尽力抚养五个孩子,照顾家中老人。但世事难料,她未曾料想到,会有第三个人走入这段婚姻

70年代初,郭鹤年在一次飞往新加坡的航班上认识了空姐何宝莲,纵使年龄相差近30岁,两人依旧相恋了。

事情传回谢碧蓉的耳中,证实过后,她决定与郭鹤年分居。

1979年,郭鹤年带着何宝莲搬回香港,在深水湾附近买了一栋豪宅,成为李嘉诚的邻居。

之后,何宝莲为郭鹤年生下两女一子:长女郭惠光,儿子郭孔华与小女郭燕光。



郭鹤年、第二任妻子何宝莲以及三个孩子

另一方面,在郭鹤年离开马来西亚不久后,谢碧蓉就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在与病魔抗争5年后与世长辞。

如今看,回到香港生活后,郭鹤年的事业重心也开始转移。

在搬回香港前,他便在香港成立了嘉里集团,与此同时,还开始购买地产,兴建酒店。

1981年,香港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正式开业,郭鹤年的触角也开始伸向更多板块。

在邵逸夫的邀请下,郭鹤年入股无线电视台,成为彼时最大股东。同时,他还从传媒巨头默多克手中买下彼时香港销量最高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进入传媒行业。



郭鹤年与女儿郭惠光

生意越做越大,有关郭氏企业继承人的讨论也频频被提及,其中,最开始被郭鹤年看重的是长子郭孔丞。

上世纪70年代,郭孔丞从国外学成归来,跟随父亲定居香港,处理家族企业的核心业务。那几年,他开始频繁代替父亲出席大小会议,并担任香格里拉集团董事长。

1980年,郭孔丞在香格里拉酒店遇到了歌手邓丽君,一见倾心后,他展开猛烈追求。



邓丽君旧照

最初,邓丽君并没有太在意,在她看来,豪门公子多花心且不可信。

但接触后,邓丽君发现郭孔丞对自己十分真诚,做事也踏实,没过多久,便与郭孔丞谈起恋爱。那时两人爱得甜蜜,郭孔丞还常会陪伴邓丽君一起出席大小颁奖典礼。

恋爱不到一年后,他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正式订婚。




邓丽君与郭孔丞

订婚之后,郭孔丞带邓丽君回到新加坡,与家人商量结婚相关事宜,但没想到,本以为这会是两人婚姻的起点,却最终成为终点。

回到新加坡后,郭孔丞带邓丽君去看望奶奶郑格如,一进门,家里的司机和佣人就围到邓丽君身边,向她要签名。

郑格如对此十分不满,在她看来,作为郭家长媳,不该如此抛头露面。在那次见面中,她向邓丽君提出三点要求:

第一,必须将过去的人生经历全都交代清楚;第二,不能再进行演唱事业;第三,必须与所有演艺圈里的人断绝关系。

如果不能满足以上三点,她便不同意这门婚事。



郑格如旧照

毫无疑问,这三点归纳起来,指向了唯一的方向:婚后,邓丽君必须全面退守家庭,不能再当歌手。

虽然觉得不公,但为了郭孔丞,邓丽君决定退一步。

她同意了郑格如提出的第一条与第三条,唯独希望能够继续唱歌,哪怕不能登台,至少也允许她能够继续发专辑。

郑格如没有让步。

邓丽君的弟弟后来回忆起这段往事,他说:“姐姐和郭孔丞提出过私奔,她放弃自己的事业,郭孔丞放弃家族,她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但郭孔丞并不愿意。



郭孔丞与邓丽君

最终,在原定婚期的前半个月,郭孔丞与邓丽君宣布解除婚约。

后来他迎娶了日本女生由美子,有趣的是,由美子也是邓丽君的粉丝,且她的侧面与邓丽君极为相似。

对于这段“替身文学”,郭孔丞并未正面回应过。唯一确定的是,与邓丽君分开这件事,对他造成极大打击,很长一段时间,郭孔丞陷入了消极状态中。

郭氏家族的继承顺序,也就在此时渐渐变换了走向。



虽然有8个孩子,但在经营生意上最像郭鹤年的,其实是他的侄子郭孔丰。就连郭鹤年曾在公开场合评价他为:

“下一辈中最聪明的。”

在长子郭孔丞为情所伤日渐消沉后,郭鹤年开始将更多精力放置在次子郭孔演身上,但遗憾的是,在经商上郭孔演没有太多天赋,表现并不突出。

在这一过程中,郭鹤年的侄子却异军突起。



郭鹤年与侄子郭孔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使用的主要是散装二级油,质量差,炒起菜来总会满屋烟,吸入身体后还会造成危害。

郭孔丰发现其中商机,他找到郭鹤年,表示可以在中国建造精炼场生产小包装油。郭鹤年听后立刻投资,这个品牌就是后来国内油业巨头金龙鱼。



90年代金龙鱼食用油生产线

但郭孔丰并没有接过郭鹤年的生意。

进入90年代,他自立门户,创办了棕榈油企业的丰益国际,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进入21世纪后,还频繁登上各大富豪榜。

另一方面,虽然家族中的各个生意板块都被郭鹤年分给了几个孩子,他依旧是整个庞大家族企业最后的操盘手。

1999年,郭鹤年尝试从管理前线退休,但2003年,非典对业务造成巨大冲击,加之没有合适的继承人,80岁的郭鹤年又回到管理一线,开始日复一日的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郭鹤年第二任妻子的三个孩子也渐渐成年。



郭鹤年与何宝莲(第二任妻子)的三个孩子 从左至右:郭孔华、郭燕光、郭惠光

长女郭惠光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出任过几年《南华早报》董事总经理及行政总裁,后来进入香格里拉集团,用五年时间成为董事。

港媒还常常将郭惠光与何超琼做对比——同样都是出身豪门的长姐,且能力出众。

婚姻上,郭惠光嫁给了“公仔面大王”周文轩的外孙吴继霖,打造了一段强强联手的婚姻



郭鹤年女儿郭惠光

除此之外,郭鹤年最小的儿子郭孔华也从哈佛毕业,毕业之后,他一直跟在郭鹤年身边学习生意。



郭鹤年与小儿子郭孔华

也正因为此,这几年,郭氏兄妹成为了郭鹤年“最有实力的继承者们”。

对此,郭鹤年从未正面回应。

至今他依旧每天都会去公司办公,纵使已经100岁。

他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郭鹤年

回头看郭鹤年漫长的工作生涯,原生家庭的富足、父母的眼界、时代的助推都是他成功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但在那个年代,拥有这些“先天优势”的青年,并不只有郭鹤年一个,就连他自己都曾说,早年间和他一起在生意场上沉浮的朋友们,如今全部都销声匿迹,退出江湖。

郭鹤年曾说:“我相信比我聪明的对手有好多,但有的人聪明,却比较散漫。我做16个小时,而且很快很快,他做8小时,还悠哉游哉,他怎么和我竞争。”

至于郭氏家族以后的归宿,郭鹤年很少焦虑。

至今,他的办公桌前都放着母亲生前亲手写下的字:“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



郭鹤年与母亲

在他看来,世上所有事情有其演变的定论:

“我只能为我的孩子带来一个启示,而不是钱。若他们能够遵循,我们将能够延续多三代或四代。”

商场沉浮多年,郭鹤年早已明白,成功与失败有时就在一念之间,而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沉没,有时只在朝夕。

故事进程不可控,儿孙自有儿孙福,只要自己的竞赛精彩,就足够了。
1     已经有 5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
    评论1 游客 [辛.香.氏.说] 2023-11-04 11:57
    Your lives will not be too bad if you are honest and hardworking. Lots of smart people cannot make their dreams come true because they are too ambitious and greedy. They do things by dishonest ways and they are punished by final failures.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