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入職28家公司 “騙薪神話”的崩塌 | 溫哥華財稅中心


[理財新聞] 入職28家公司 “騙薪神話”的崩塌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那天晚上,陸凡接到好幾通騙薪者的電話,無非是拜托老板放過一馬。唯有一個女孩的電話讓他印象深刻。

那女孩先前來陸凡的公司面試過,最後沒有入職。她自述生於1994年,留學歸來後,趕上P2P行業火熱,便入行了。拉來親朋好友一起投錢,結果籌款全打了水漂。她自覺走投無路,成了騙子。

陸凡記得女孩的聲音有些顫抖,她低聲下氣地說自己實在是“沒有辦法”。


陸凡私下裡打聽,女孩家裡的確有過那麼一遭。

警方也表示,在已抓獲的嫌疑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原來從事P2P行業。

2007年,P2P進入中國市場,一度成了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標志。高峰時期,全國實際運營的P2P機構約有5000家。2015年左右,多米諾骨牌開始倒下,一些公司相繼垮台、暴雷。直到2020年11月,P2P行業徹底清零。

施孝春告訴我:“P2P之後,個人投資者對市場的投資信心受到影響,其他合規類的股票基金、債券基金、股權投資等資產類型公司也出現了波動。”

很難估量其間多少人被殃及,淪為“金融難民”。

“P2P爆雷後,一些從業者的客戶虧得血本無歸,他們變成了徒有經驗,卻沒有任何資源開拓客戶的人。”施孝春說,過去,這些可能是底薪一兩萬,年薪50萬往上的人。

經濟勢頭好的時候,“高管”“94年海歸女孩”借著時代的光,在高收益的金融業順風順水,不惜加大杠杆,在上海背上昂貴的車貸、房貸,以擁有世人眼中符合身份的配置。

當潮水退去,高處的生活何以為繼?曾經用來裝點門面的一切,立刻變成巨大的負累。更別提那點脆弱的虛榮心了。

“其中一部分人,最早也是兩眼充滿光和希望的打工人,並不是龍勃羅梭筆下的born criminal(天生犯罪者)。”接觸過騙薪受害者的律師錢元昌說,“但他們最終拿捏了金融銷售的漏洞,踏進深淵。”

眾人皆醉時


施孝春最早在銀行工作。趕上了金融業枝繁葉茂的階段,他和同事相繼離開鐵飯碗,想在金融圈搏一把。2014年,同行們聚餐,坐滿了三桌。酒桌上,一個友人問施孝春,假如客戶投來200萬,他一年能賺多少傭金。

施孝春回答,6000塊。

友人的筷子朝桌上一敲,先比了兩根手指,然後四根,看著施孝春的眼睛,說:“我們這兒,24萬。”

謹慎的人心知肚明,收益如此,這類公司的金融產品一定有問題,但那友人卻一臉篤定。


“他能不知道這東西是騙嗎?”9月底的上海陰雨連綿,施孝春坐在辦公桌前,沏了一杯茶,說,“只不過他有一個僥幸的心態。”

等到2019年再聚會,當年的三桌人只能坐一桌了——有人離開了,也有人“進去了”,包括那個200萬能提成24萬的朋友。

我在搜索引擎上查詢,金融人應當信奉的第一定律是什麼。答案不一而論,“利潤最大化”,“時間的價值效應”,“保住本金”。後來,我在一本寫華爾街的書《大空頭》裡找到一句很樸素的答案:要在眾人皆醉的時候,保持清醒。

施孝春的辦公室位於陸家嘴金融中心。這塊占地31.78平方公裡的區域,容納了50多萬金融從業者,區域經濟總量超過6300億元。窗外,是一片玻璃大廈的叢林,西裝革履的人們行色匆匆。好像輪盤轉起來,隨便一指,某個門面背後就是數以億計的生意。

“陸家嘴有很多優秀的金融公司,都沒有牌面的。因為做理財投資,要看成本和利潤。”施孝春繼續說道,“如果把所有的成本都花在了包裝上面,勢必利潤要高,風險也一定會大,對吧?”

這句話也是對騙薪案的映射。施孝春說,金融業向來不拒絕能“帶單入職”的“資源咖”、“富二代”。而騙局得以存續的條件之一是,騙薪者借由精美的包裝,讓老板誤以為低本高效地找到了對的人——譬如那個“可以幫你融到1個億”,還不用交社保的徐玲玲。

“我其實很忙的”,被抓後,徐玲玲忍不住向警方自證,“我每天早上眼睛睜起來,我就出去面試了,晚上很晚回來,中飯也顧不上吃。”

她確實“敬業”,懷孕也沒停下。她在A4紙上記錄了自己每個月入職的公司,入職時間、崗位信息、簡歷資料,一個月一本文件夾,台賬明明白白。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