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更名 前总裁曾被传有100个情人
1999年3月“两会”,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处理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对银行新增贷款质量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AM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由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99年,信达、华融、长城、东方四家AMC相继成立。四大AMC分别一对一、原价接手建行3730亿、工行4077亿、农行3458亿、中行2674亿不良贷款。此举一次性降低了四大行近1.4万亿的不良贷款,不良率整体降低了近10%。
钱从哪来?
财政部作为唯一股东,向四大AMC分别注资100亿元,同时中央财政担保四大AMC在央行获得6041亿元贷款;四大AMC同步向四大行和国开行发债8110亿元,以此“凑足”购买不良贷款的资金。
这是个万亿级的“国家杠杠”:四大行的不良资产从账面上消失,转化为四大AMC的债务。2002年3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到2001年底为止,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到25.37%。
每日经济新闻曾经采访东方资产原总裁梅兴保,他回忆:由于最早四大AMC的员工都来自对应的银行,“快接收、快处置、处置完后回银行”成为当时普遍的想法。

2004年1月29日,华融资产郑州办事处与工商银行同用一栋办公楼,从此也可见二者的渊源。来源:视觉中国
但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四大AMC要处理这些银行也束手无策的陈年旧账并非易事,何况这些不良资产很多来自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时期,不仅有大量政企不分时代的历史贷款,而且部分国有企业早已负债累累,甚至在改革中消失。
以中国华融为例,从成立到2005年9月,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238.0亿元,回收现金455.2亿元,回收率仅20.34%——这还没有计算回收成本。实际上,到这个阶段,四大AMC普遍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而且还要偿还央行、四大行的贷款授信。
东方资产原总裁梅兴保在前述采访中也谈及了当时一些情况:由于四大行在股份制改造后人事制度发生变化,四大AMC的员工“回”到银行变得困难。同时,四大行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在即,人心浮动。
2005年梅兴保出任东方资产总裁,谈到当时的管理思路:“公司的经营要搞上去,效益要上去。没有效益,其他无从谈起。”
更何况,按照最初的规划,四大AMC只存续十年——用十年时间,消化万亿债务。十年之后,怎么办?
AMC何来巨大能量?手握众多金融牌照的“金主”
十年之后,赖小民出场了。
赖小民此前一直在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一路顺风顺水。他17岁考入江西财经学院,21岁大学毕业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在“干部年轻化”的大潮下,24岁成为副处长,32岁成为处长,35岁就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管理司副司长,步入“高级干部”行列。
2003年4月,(原)银监会组建,赖小民也参与其中,随后出任第一任北京银监局局长、党委书记。
在走马上任华融资产总裁之前,他是(原)银监会办公厅主任、首席新闻发言人——赖小民口才非常好,经常公开脱稿演讲。即便是被宣布双规的当天,他在认罚的同时,还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