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華融更名 前總裁曾被傳有100個情人 | 溫哥華財稅中心


華融更名 前總裁曾被傳有100個情人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09年1月19日,賴小民出任華融資產總裁。

這一年,他已經47歲,長期從事監管工作的他,非常清楚AMC當時的困境——不良資產處置的任務已經完結,下一步該怎麼走?

2011年,賴小民曾經接受鳳凰網專訪,他說得很直白:“第一,不良資產處置政策性業務沒了,斷奶了,何去何從,往哪兒走?陷入迷茫之中,困難之中。第二,經營壓力非常大,盈利能力非常弱。”


賴小民說:要“以利潤論英雄”。他還說:“我過去都在銀監會、人民銀行,幾萬塊錢,十來萬(工資)我都要拿的,現在到這裡(華融資產),企業呢,收入方面比過去好多了,高多了,所以我說我很滿足了。”

但他並沒有真的滿足,華融資產和賴小民自己,也由此走上了不歸路。



位於北京金融街核心位置的中國華融總部,這裡距離(原)銀監會一街之隔。來源:視覺中國

四大AMC在金融市場上的巨大能量,來自央企的信用背書,來自其能夠跨越經濟周期的巨大體量(很多民營企業就倒在經濟周期上),來自“便宜”的資金成本(無論是銀行授信還是自行發債),來自上一輪金融行業整體的“狂飆突進”。

但最基礎的能量,來自牌照。

2005年前後,財政部開始逐步允許四大AMC進行商業化探索——但商業化業務要自負盈虧。無論是考慮到“為國化債”的需要,還是公司生存,疊加當時的金融監管環境和處置不良金融機構的“便利”,四大AMC開始掌握不良資產處置之外的金融牌照。


例如2023年剛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信達證券,成立於2007年。牌照和起步團隊,就來自2004年信達資產托管出險券商漢唐證券和遼寧證券。華融證券同樣成立於2007年,前身是華融資產托管的“德隆系”問題券商德恒證券、恒信證券。

掌握更多的金融牌照,就能參與更多的金融業務。賴小民接任總裁時,華融資產已經擁有華融證券、華融信托、華融金融租賃牌照。

賴小民上任後,無疑又加速了這一進程:


2009年,重組珠海市橫琴信東房產實業開發公司,設立地產公司華融置業。2010年,重組湖南株洲、湘潭、衡陽、岳陽市商業銀行和邵陽市信用社,成立華融湘江銀行;同年,完成對海南星海期貨經紀有限公司的重組,並設立華融期貨;與重慶地方融資平台合資設立私募基金公司華融渝富。

2011年,華融資產開始啟動股份制改革。

第二年“中國華融”正式掛牌成立,這代表著角色的轉變——從政策性金融機構,正式成為市場化金融主體。2013年,華融國際在香港成立,成為中國華融境外發債募資、投資的主體。華融國際先後在2015年、2016年買下兩只港股殼股,更名為華融金控、華融投資,前者持有香港金融1、4、6、9號牌照,後者主要從事股權投資

到2015年在港交所上市時,中國華融也不再只依靠“辛苦”的不良資產處置,成長為手握眾多金融牌照的巨大“影子銀行”。

本質上,中國華融這時候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上最有分量的角色:“金主”——這也是眾人磨破賴小民門檻的原因所在,當然,他們不能空手而來。

正如賴小民後來懺悔:“金融行業天天跟錢打交道,而且接觸的老板都是動不動幾個億、幾十個億、上百億的,給你點錢對他來說小菜一碟,自己來說,覺得我支持他這麼大,都是幫他發展起來了,我自己也是覺得很正常的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