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情報] 本那比公寓大廈換屋頂 揭黑料內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加西網友“小剛鋼”在論壇發帖:

隨著溫哥華的大樓像雨後春筍般的一棟棟豎起,入住共管物業的人也與日俱增,隨之而來的是巨額的維修保養的費用和低下的管理效率,也越來越成為常人所無法承擔的事實。

如何健全一個有效的管理模式做到真正公開,透明,也日益困擾著擁有共管物業的業主們。近日發生在本拿比6540 Burlington Ave的一場部分業主集體維權要求罷免現在委員會的活動真實的反應業主維權的艱難和無奈。




該大樓已有30幾年的樓齡在本拿比地區是比較老的樓,但因為所處位置極佳,大樓周圍視野開闊,交通購物便利,雖然30幾年的樓齡,也吸引了很多住戶在此安家。



當然,房子老了確實有很多地方需要維修,但是這倆年不但管理費年年看漲,而且比例還不小,同時每年都有不同的項目收費,但也沒看到修些啥。今年更是一會兒要修屋頂,一會兒要換窗,把人搞得人心惶惶。最後,決定先修屋頂。然後開了幾次會,上頂樓漏水的那家看了看,說是再不修的話頂樓那家漏水的要告整個大樓的屋主。

在這期間有屋主提出哪裡壞就修哪裡,但是委員會堅持要把整個屋頂換了,因為折舊報告上講房頂的壽命已過,必須換。同時也有屋主提出換屋頂最好找印度人的公司價錢合理,但是委員會找了一家工程監理公司全權負責換屋頂的項目,最後找了8家公司進行招標,由一家公司出標43萬多獲標。



整個招標過程完全由這家工程監理公司掌控。期間有一個屋主在一次工程監理公司召開的技術咨詢會上說他可以找到一家更便宜公司來做,但是委員會不予理會,直到全體屋主投票會時由於業主的質疑聲太多,而被迫決定此次投票先把工程預算的資金定下來,讓這其他幾家公司來做的報價後,再有委員會來決定選哪一家公司施工。

從此怪事頻頻,先是當初願意用20幾萬來做的這家公司,在和委員會主席碰面後突然變卦,把價格升到38萬多,隨後幾家還未及報價便被人告知這裡的項目招標已經結束。自此,委員會在數天內以報價38萬的那家公司資質不夠為名,仍選用由43萬多中標的公司來完成換屋頂的工程。






委員會此番作為讓部分屋主徹底失望,在失望之余,產生罷免委員會的願望,經過征集簽名(按照BC物業法全體業主25%的簽名有權召開會議)要求召開全體業主大會,並提出:

1. 要求就罷免委員會進行表決。

2選出新的委員會。


當把簽名表格發給管理公司後,業主又要求不要把寫有簽名的表格連同正式的文件寄送給每位業主,但是,管理公司以委員會要求簽名表格必須與正式文件一同寄送業主為由予以拒絕。此後發生的事情更是匪夷所思,有多名已在罷免表格上簽字的業主在某些人壓力下撤回簽名,還有數名業主,在遭到一些人的說教下被迫選擇了沉默。在這同時該樓微信群上的壓力也開始出現,“什麼簽名是要負法律的”。“不要亂簽名”等等進行恐嚇。




目前,一些共管物業委員會與業主之間由於對物業維修和管理產生沖突的事件屢有發生,這裡有幾個方面的原因值得大家深思。

首先,目前當局對這些自治機構沒有一個有效的監管機制,委員會可以利用他們所掌握的行政資源對業主進行打壓。這同時也說明一些業主長期缺乏參於意識,很多業主甚至從來就沒有出席過物業所召開的任何一次會議,這給有些物業委員會專權的提供了客觀條件,所以在民主社會裡自己的權利只有靠自己來爭取。

再有就是,物業維修過程中從項目的招標到工程的施工都存在很多暗箱操作,而發生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個市場的封閉和壟斷,一個20幾萬的工程項目要用近一倍的價錢來完成,從工程發包方(物業委員會)到工程監理再到工程施工形成一個完整生態鏈,在這種缺乏競爭機制情況下,你相信他們的施工質量會更好,他們的施工效率會更高嗎?溫哥華的公共物業每年有多少此類項目,這是個巨大的市場,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現狀溫哥華共管物業的業主們將繼續為這些各種不合理的高額支出買單。同時它也為極小部分的物業委員的某些人上下其手提供誘因和機會。

10月30日的投票日期將近,希望更多的共管物業的業主們能支持他們的維權活動,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幫助,更希望我們的三級政府能盡快建立相關的機構來規范當前的共管物業的管理,為廣大共管物業的業主提供一個透明,公開,合理的居住環境.溫哥華的共管物業業主要聯合起來,利用共管物業每年好幾百億的市場資源,向那些高額的工程項目說不,加強溝通增強各類人才的資源整合,為廣大業主提供合理和高效的管理。




==========

網友評論:

游客2016:真是復雜啊,很難搞

馬甲就是鋼盔:業主對業委會和物業管理公司的不信任是普遍現象啊。

vian729:舊的高層真不能隨便買,動不動就要交好幾萬分攤費。認識一家人也是好幾年前在那邊賣的舊公寓,其實當時的價錢可以在高貴林買不錯的townhouse,但他們想在matrotown附近住,結果搬進去也就1年多,公寓要維修,分攤費好像就要7萬多。



sspassp:來幹活的都是關系戶

TFP2016:這波公寓大潮裡為搶房頭腦發熱的買家不少,造就未來幾年類似的維修糾紛會波瀾壯闊跌宕起伏。

fangpao:換個房頂要幾十萬,難道是金屋頂嗎?

原帖鏈接:http://www.westca.com/Forums/viewtopic/t=810999/start=0/lang=tchinese.html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58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地產及投資版面的文章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請謹慎!
  • 加西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0 游客 [制.教.有.思] 2017-11-03 02:58
    物業費超級貴的大樓並不少見,自治的物業,政府一般是不插手管理的,就要靠業主們自己角力了。多倫多之前就有一批大樓管理費高的離譜,十多二十年後才查出假賬的問題,很多業主之前就早已低價賣房走人了。買公寓實際上就是要復雜得多。
    評論9 shengyiren 2017-11-02 10:42
    華人的思維沒什麼不對,有些人一天到晚嘴少指責人家什麼中國人思維,其實自己也是中國人,不要以為到了加拿大,就會變成西人了,還不是進了商店撿便宜的賣,整個就是個洋奴。今天沒有華人的思維,列治文市不可能成為加拿大唯一一個對大麻合法化說“不”的城市。請自重自愛吧,否則,沒有一個族群會看的起你。
    評論8 游客 [者.至.聖.群] 2017-11-01 15:26
    漏哪修哪兒 - 華人屋主的思維方式.
    評論7 游客 [民.教.社.思] 2017-10-31 19:35
    10年以上的康斗不能買!
    評論6 游客 [食.甲.周.歸] 2017-10-31 17:23
    所有大樓委員會幾乎重來都招不滿,一般要7名。關鍵還是華人不想義務為大樓服務。
    評論5 游客 [四.者.獻.禮] 2017-10-31 16:59
    委員會不是你想進就進的。
    評論4 游客 [食.甲.周.歸] 2017-10-31 16:55
    為什麼早不去參加委員會? 獨立屋維護或換頂更貴。哪有房屋不用花錢維護的。
    評論3 zhuangdi 2017-10-31 16:38
    據爆料工程合同連日期都可以隨便解釋,夠黑的。
    評論2 zhuangdi 2017-10-31 16:31
    業主想省錢沒什麼錯,就像經紀賺錢一樣。有沒有事實根據,天天被追著要錢感覺還不夠嗎?沒有那個業主會吃飽飯去瞎操心。
    評論1 特別白 2017-10-31 16:16
    所謂黑料內幕最終不過一地狗血,其實百分之90都是由於業主想當然的省錢心理加上毫無證據的猜測造成的。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