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保養] 劉雯新家首曝光 家如植物持續生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劉雯新家首度曝光:家如植物,持續生長










牆上的藝術作品《the elliptical hour 橢圓時刻》由藝術家Rafael Domenech創作於2021年。劉雯希望它能加入她的家,完成顏色、材質、線條的充分碰撞。





當被問到哪三個詞可以形容自己的新家,劉雯首先選擇了“溫暖”。客廳南向的大落地窗為她和家中一切帶來陽光。光線充滿空間,既包裹人的身體,也為物帶來溫度。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油畫作品由劉雯本人創作;迷你Jodie手提包來自BOTTEGA VENETA。

劉雯說,每天推開房門看到陽光灑進來的那一刻,就是她最舒服的一刻。設計師王踐充分了解劉雯的“喜光”,在他看來,陽光是這個家裡最珍貴的“材料”,也是一種變量,在光影的明暗變換與角度變化中讓靜止的物品產生立體生動的表情。



提花羊毛毛衣、提花羊毛半裙、Twist Hoop耳環、Volcanic釉面三角形托盤,均來自BOTTEGA VENETA。



燈具雕塑作品《那一團團纏繞的是愛( 藍)》 由王畫by Wang Hua Studio創作於2021年;éLO?S凳由Ann Demeulemeester為Serax設計,來自101+。

因為北京的氣候原因,大面積的水磨石出現在門廳、客餐廚衛中,令空間穩定寧靜,也難免會附帶一些冰冷質感。於是,除了將柔化石材的任務交給陽光,劉雯還選擇了很多木質單品和中古家具。她說,從前自己會更渴望擁有新的東西,但隨著漸漸成長,她發現中古家具承載的歲月痕跡,它們的顏色沉澱、劃痕都帶有特殊的力量感。每一件舊物都是一個時間膠囊,都曾與人們共同度過了很多珍貴瞬間。





時間本是無形的,但當附著於物,通過被觸摸、嗅聞、觀看與使用者建立起情感連接,時間也會成為一種溫度。越是與老家具相處,劉雯就越不執著於物的新舊。



家中的主要空間都能看出亦新亦舊的理念。Camaleonda沙發由Mario Bellini設計,來自B&B Italia;置於沙發上的Lava坐墊與置於地毯上的加襯Intreccio編織坐墊均來自BOTTEGA VENETA;柚木中古櫃上右側的小號Bloom金屬花盆來自Georg Jensen。米灰色TOY玩具坐墩來自HC28。



藍色花瓶由Heinz Siery為Scheurich Germany設計,來自101+;米灰色TOY玩具坐墩來自HC28。

在她的客廳,沙發區前後的重要視野中都可以見到大體量的中古櫃子,溫和木質與家中那些冷靜的色調交融,“過去”與“現在”之間便建立起豐富的感官層次。有趣的是,本以為臥室的床邊櫃也有些年頭,問起劉雯,她卻告訴我們那件其實很新。新與舊間的玩味時常就會像這樣出現在她的居室,“這或許就是家的感覺,讓你猜不透到底是什麼,讓朋友們來的時候總有新鮮感。”她說。



藍色玫瑰印花長襯衫裙、長褲來自Kenzo;圓珠飾金色耳環來自Isabel Marant;金扣飾旋褶白色平底皮涼鞋來自JW Anderson。





客廳的大窗向南,有很好的采光,窗前都是植物,令人不自覺放松下來。

在劉雯的書架上,藏著一組來自中國藝術家的作品,看上去它就像是陳列著舊書的書擋。藝術家將在巴黎的二手書店收集的各種各樣的書組合,對它們的書脊進行雕刻,最終出現的鴿子等圖案讓這些書本有了超越文字的另一種閱讀方式。劉雯很喜歡這種創作介質的可持續性:環境友好地對待資源,以獨特視角表達個體情感,形成和時間有關的審美力量。



客廳沙發區對面是一件中古柚木邊櫃,牆上的攝影作品由友人於額濟納旗拍攝;邊櫃上,以精裝書籍為材雕刻的藝術作品來自藝術家任瀚;花器雕塑作品來自藝術家孫玥;全新Beolab 8揚聲器來自B&O。

在設計師看來,劉雯家溫暖的質感與構建空間時對可持續性的關切密不可分。天然環保建材的應用讓居室親和;對自然光的充分利用降低能耗;在不可見處,家中還使用了智能集成控制系統,空調、新風、地暖以及電器都得到統一控制,帶來體感舒適之余,也節約了能源——擁抱過往,也擁抱著當代生活方式與科技,這也是這個家的另一層新舊交融。



木扣飾白色純棉連衣裙來自Ferragamo;Tweed粗花呢毛毯來自BOTTEGA VENETA;ROOT洞天扶手椅、 金色COSMO星際邊幾,均來自都匯裡;邊幾上的Nuage綠色花瓶由Ronan & Erwan Bouroullec設計,來自Vitra from Cabana家具店;定制藝術織毯來自毯言織造。







朝南的陽台光照充足,其間布滿不同種類的植物,劉雯身邊圍繞著她在家就會悉心照料的橡皮樹、龜背竹、福祿桐、馬醉木......



劉雯說的第二個家的關鍵詞,是“隨心”。乍一看,她的家給人的感覺與她的穿衣風格不太一樣。搭配衣服時,她熱愛黑白灰,但在這裡,她是個什麼都很喜歡的女孩。劉雯堅持家要在結構上簡單,這不是為了空無一物,而是因為越簡單的線條,越能容納天馬行空的念頭與斑斕顏色,越能將充滿情感印記的生活物件包容在一起。如果面向陽光是這個家的基底,那在明亮畫布上自由創作則帶給劉雯“隨心”的快樂。



客廳一角的龍陵春雨茂密向上生長,櫃子上的全新Beolab 8揚聲器來自B&O。

在這裡,她可以放下疲憊,進入另一種動腦狀態。在規劃塑造的漫長過程中,她需要關注具體的物,需要用不同的心境看待時間,需要重新梳理自己的生活動線,也需要去往未曾觸及的自我角落,面對內心的執著與糾結,接受找尋自洽的自己。



餐廳區域主要以原木色為主,點綴以跳脫的彩色。在這裡,色彩的碰撞、幾何線上的碰撞,不同材質的碰撞都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INCAS橡木餐桌、TRE 3單椅,均由Angelo Mangiarotti為Agapecasa設計;吊燈來自Occhio;Nuage儲物櫃由Charlotte Perriand為Cassina設計;灰色炻器壺由Arne Bang設計,來自101+;Volcanic釉面圓形托盤來自BOTTEGA VENETA;白色Kink花瓶由Earnest Studio設計,來自MUUTO from Cabana家具店。





書架上擺放著以精裝書籍為材雕刻的藝術作品來自藝術家任瀚。


裝修期間,朋友們有時會建議她說,雯,你需要做減法。但劉雯想,家這個空間也意味著它就是“我”獨一無二的歸屬,“我”需要它是什麼樣子,它就會成為什麼樣子,旁人無法感受到“我”和家之間的秘密對話。比如,沙發後的中古櫃只有一條獨腿,劉雯將沙發放到前面時,特意保留了一些空隙,讓人在前面只能看到櫃子的整體,但當你通過狹長的走道,會突然發現它有如此獨特的造型。沙發區沒有茶幾,因為她非常享受和朋友們坐在地毯上面對面交流的松弛,於是果斷放棄掉客廳的基礎配置後,很多人可以在她的沙發前盤腿而坐,旁邊放著杯子和零食,在陽光與綠植掩映中享受“野餐”的樂趣。



客廳的一角設置了穿衣鏡。白色背心、牛仔印花絲質長褲、Drop耳環,均來自BOTTEGA VENETA。



Ultrafragola全身鏡由Ettore Sottsass為Poltronova設計;限量版木質大號玩偶由Alexander Girard為Vitra設計,Pantonic藍色單椅由Verner Panton為Studio Hag設計,均來自101+;80x80系列彩色地毯由高田唯設計,來自毯言織造。

出門在外時,劉雯最想念的是她的床,她在剛有家時就堅定要買一張高達80cm的高腿床,雖然這導致她很長時間找不到合適的床頭櫃。身為模特,劉雯經常需要長途飛行,住在各式各樣的酒店,她也很享受好酒店的設施,但有時躺在陌生的床上,會產生不知身在何處的感覺。所以,新家的床一定要有家的儀式感:每晚走到臥室跳起來躺上床去,清晨醒來又可以掀開被子跳下床來。



劉雯的衣帽間裡牆面上的繪畫作品來自藝術家李珊;大號Andiamo手提包來自BOTTEGA VENETA;扶手椅由Pierre Jeanneret設計;80x80系列彩色地毯由Nejc Prah設計,來自毯言織造。



不工作的時候,劉雯都會待在家裡。不刻意安排時間表,但總是“極其閒不住”。這個家不再是這女孩的某個片面,而是容納了她完整的個人志趣。



“隨心”的一面,是隨心所欲用自己的方式構建一個家,而另一面,則是思考中梳理邏輯,觸摸到真正的內心秩序。這個家總共裝修了三年,作為一個“細節控”,劉雯在三年中透徹理解了“裝修”為什麼有個“修”字——她的家是一點一點調試修正成現在的樣子的。有時一個小小的雷點就會讓人心煩意亂,而裝修就是一個持續磕磕碰碰,不斷在人認知空白上觸發小雷點的過程。



餐廳的一端設置有餐邊櫃形式的區域,可以制作咖啡或准備簡單的食物。拉絲銅板鋪就的牆面呼應著原木家具。格紋羊絨夾克、白色背心、牛仔印花絲質長褲、Drop耳環、Atomic穆勒涼鞋,均來自BOTTEGA VENETA;大號Bloom金屬花盆來自Georg Jensen。



劉雯覺得這種體驗非常耐人尋味,在把家推向自己最理想狀態的過程中,她不斷學著心平氣和地處理問題,也意識到很多事情不能急於一時,要靠時間來解決。“你永遠都會做一些後悔的決定,有時你想到其他方式去彌補錯誤,有時你以為已經成功彌補了,卻適得其反。這就是在不停與自己玩游戲,處理各種狀態。”




入口玄關處的一側設置了簡單修整和化妝的區域,Earth壁鍾由Biegert & Funk設計,來自QLOCKTWO;KUBé 3玄關桌、TABU圓凳,均由Ann Demeulemeester為Serax設計,TMM落地燈由Miguel Milá為Santa & Cole設計,均來自101+ ;黑色Cyclades花瓶來自Audo from Cabana家具店;80x80系列藍色地毯由原研哉設計,來自毯言織造。

這樣一個得來不易的家,反而是平和自洽的。因為充分理解自己的目標與動機,劉雯的每一步選擇都會將家引向更靠近她本人,更能讓她傾聽內心聲音的狀態。





設計師眼中的劉雯,對於空間和事物的色彩、形態、比例擁有極其敏銳的感知力。她堅持著獨立而自信的風格,展現出對自我審美的堅守。她依然有自己的糾結和執著,但劉雯想,有時候與自己的較勁也可能創造出意外的收獲。劉雯通過營造自己的家收獲了“自洽”,這並不意味著始終如一,不偏不變,而是在循序漸進的成長中,對自己形成了更加穩定的認知體系。



客用洗手間一隅,明亮的色彩與線條構成感的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無論經歷怎樣的嘗試與校准,劉雯說自己的家絕不會偏離“多彩”的性格。“多彩的、生長的”就是劉雯對家的第三層描述。

在這裡,色彩的碰撞、幾何線上的碰撞,不同材質的碰撞都帶來豐富的視覺感受,而植物作為線條與顏色的特殊載體,也加入這個故事,為空間帶來了生機。在劉雯看來,當看似靜止的事物與植物共存,它們似乎也會通過長時間的碰撞,像植物一樣不斷生長。照料植物是劉雯在家中的一大愛好。





清晨給植物澆水,是獨屬於劉雯的治愈時刻。灰色拼檸檬黃羊絨毛衣、灰色羊絨長褲,來自JIL SANDER;金色圓形耳環來自Isabel Marant。



中古意大利邊桌與其上&Tradition出品的Colette ATD6台燈均來自101+;Volcanic釉面三角形托盤,來自BOTTEGA VENETA。

早上醒來,有時即使還沒有洗臉刷牙,她就會開始給植物澆水。由於經常出差,劉雯在照顧植物這件事上有些慚愧,因此一回到家就會特別關心它們,陪伴它們。拿濕毛巾輕輕擦拭植物葉面上的灰塵時,她腦子裡什麼都不會去想,但這讓她感到生活非常美好。在學會與植物相處後,劉雯發現這其實是一種彼此陪伴的關系,能夠給予彼此一種特殊的力量。



大象椅與腳凳由Kristian Sofus Hansen & Tommy Hyldahl為Norr11設計,Tung邊桌由John Astbury為&Tradition設計,小號花瓶台燈由Ann Demeulemeester為Serax設計,均來自101+;定制藝術織毯來自毯言織造。

“溫暖”“隨心”“多彩”。很巧,劉雯為家選擇的三個詞都不是純粹的形容,而是都含有一種“動態”,這也暗合了這個空間的氣質——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斷細細迭代,慢慢讓她觸摸到自己想要的家的樣子。就如植物,看似已有結果,但總會經由時間生長出新的收獲。





主臥更加溫柔和優雅,灰色的牆搭配臓粉色的定制床,高達80cm,滿足了劉雯睡覺的儀式感。版畫作品來自藝術家岳敏君;尋找好久的床頭櫃最終選擇了間築邊幾,來自HC28;Veli Foliage吊燈來自SLAMP;床上的織毯來自劉雯與ERDOS共創的可持續項目,由廢舊衣物編織而成;BOURDON系列床品來自Celso de Lemos;FAD落地燈由Miguel Milá為Santa & Cole設計,來自101+。

不工作的時候劉雯很“宅”,這種“宅”並不意味著逃避社交、新事物或躲在舒適圈內。劉雯依然工作忙碌,保持著高頻率的出行,依然在不斷做新的跨界嘗試,結識新的有趣的人。但她更善於跳脫了,回到家中,她發現自己可以更順利從容地切換節奏,進入松弛寧靜的狀態,也能夠真正去享受慢慢的日常。



主衛以多彩的形象呈現。Fountain玻璃圓幾由吉岡德仁設計,來自Glas Italia from Cabana家具店;大號花瓶台燈由Ann Demeulemeester為Serax設計,來自101+;Stone地墊來自Abyss & Habidecor。

劉雯很感謝成長的點點滴滴讓她成為了現在的自己。而當往前看,她想,要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才能更好地去迎接未來。“很難想到 20 年之後我是否依然會喜歡現在的家,但是至少現在,我對它是充滿著熱情和熱愛的。20 年後,我的風格也可能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抱著一顆要去擁抱它的心,去擁抱它就好了。”劉雯這樣說。



看完開年刊封面故事《劉雯:可持續的陪伴》,你最喜歡的劉雯家的哪個設計呢?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心中對於家的三個關鍵詞,DECO將選出三位點贊最多的精彩留言送出劉雯簽名拍立得一張+新刊一本。



平面攝影|雷壇壇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