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会员区
no avatar
欢迎您 游客
登录
免费注册

访客信息

探亲老人不同的“洋插队”生活

  主页 加国移民政策 加国移民百科 温哥华招聘 互助俱乐部 活动 论坛 梦寻北美  
[加拿大父母探亲签证] 探亲老人不同的“洋插队”生活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韦先生最能感觉女儿出国好处的是外孙女从小能接受开放式的西方教育。想想国内的孙辈们被学业压得喘不上气来,他们为外孙女感到庆幸。但是,毕竟是身在西方国家,“黄皮肤”要想融进当地社会还相当的难,他们能感觉到女儿的孤独感。尤其老两口,在享受优美的环境和免费周全的设施之外,因语言不通,不敢乱走乱动,啥新闻也不知道,虽然也常与邻居交往,但还是感觉有点闷,总感觉自己身在异乡为异客。不如在哈尔滨自在,那里有自己的朋友和家,能有人倾诉。汪阿姨说,出了一趟国见识一番“西洋景”,算是开了“洋荤”,这辈子也挺满足了。国内还有三个子女,让人放心不下,半年的签证到期后,老两口就回国了。回来后,又惦记终日忙碌的女儿,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多参加社区活动和聚会想办法融入国外社会

  一些出国探亲的老人,对语言不通有所准备,加上自身性格开朗,适应能力很强,他们在当地主动想办法参加当地人士组织的活动、聚会,从而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

  1994年,女儿到美国堪萨斯大学做博士后,女婿随后也到了美国。刘阿姨同年底带着3岁的外孙也去了美国,一待半年。


  女儿做博士后每月有2000美元收入,除去研究生院每月400美元的租金,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外孙也上了堪萨斯大学幼儿园。

  第一次出国的刘阿姨,在欣赏异国的别致风景后,也遇到许多中国老人遇到的难题:交流障碍、孤独难耐。刘阿姨决定改变。于是,她开始每周2次到免费英文补习班上课,热心的美国老师已经快80岁了,每次都开车亲自接送孙阿姨上课。补习班还组织参观活动,到郊区农场参观养殖业,到补习班老师家参加小型party。因为到外国人家里做客,不了解“行情”,他们没有带礼物。这些活动都是在国内不曾经历过的,让刘阿姨感到新奇,也很兴奋,刘阿姨有意识地带着好奇心积极参与,听不懂也参加,慢慢地简单的对话也能听懂一些了,跟补习班里的外国老师、学生打成一片。研究生院管理部门还组织家属种地,种地好的还有奖励,刘阿姨、顾先生也参加。英语频道看不懂,顾先生就收看体育频道。刘阿姨认为,像西方人一样自信、积极地参与活动,不屏蔽自己,让自己的情绪健康起来,就不会有身在异乡的愁闷了。刘阿姨笑着说,在美国的半年里,自己可忙了。


  首次访美赶上过春节,第一次在美国

  过春节的印象让刘阿姨、顾先生终生难忘。华人社团和大学分别举办了迎新年活动,参加的人每人胸前贴上写有姓名的标签,怀着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乡的牵挂,中国研究生将春节联欢会录像带放给大家看,大家边喝咖啡、吃点心,边唱歌跳舞,很热闹。在一些小型的聚会上,每人自带一道拿手菜肴,大家一起聚餐庆贺,也很有趣。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加国移民百科
  • 枫叶卡领取及更新
  • 加国入籍及公民申请
  • 加拿大父母探亲签证
  • 加国护照申请及更换
  • 加国居民申领美国签证
  • 失业保险(EI)专栏
  • 信用卡
  • 加国结婚离婚专栏
  • 加国教育专栏
  • 加国医疗专栏
  • 加国交通专栏
  • 加国银行专栏
  • 新移民买房系列
  • 加国新护照
  • 加国超级签证
  • 回中国签证
  •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2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