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訪客信息

加國交通系列(四)太平洋鐵路概述

  主頁 加國移民政策 加國移民百科 溫哥華招聘 互助俱樂部 活動 論壇 夢尋北美  
[加國交通專欄] 加國交通系列(四)太平洋鐵路概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系列將散見於北美中文網或其他網站的有關加拿大的交通的各種問題加以整理,集結起來,方便讀者查閱。本系列僅供讀者參考之用,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請到交通部門的相關網站查詢。

加拿大的航空業非常發達和快捷,通常人們出遠門旅行都會選擇乘坐飛機。火車在加拿大更多是作為貨運,而客運火車一般則作為一種旅游觀光的休閒方式,因為即使在這個燃油飛漲的時候,坐火車仍然要比坐飛機貴得多。我們在講加拿大的火車時,就不得不先介紹一下加拿大著名的鐵路――太平洋鐵路的一些情況。因為嚴格來說,有了這條鐵路,才有真正意義的加拿大鐵路運輸。

加拿大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歷史並不悠久。然而,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橫跨北美大陸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它所沉蘊涵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已經成為加拿大寶貴的文化遺產。


1、修建CPR的緣由——建設和統一一個新國家

1867年7月1日由英國在北美大陸東部的四個省組成聯邦,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加拿大。以後又有一些省加入。1871年位於西海岸的英屬哥倫比亞(B.C.)省(簡稱卑詩省)被誘惑加入聯邦。其條件是在10年內建成跨大陸鐵路,將其與加拿大東部聯成一體。首任總理Sir John A. MacDonld決心“建設太平洋鐵路以統一這個國家”。這就是當時建造太平洋鐵路的緣由。

2、初期的天折——“太平洋丑聞”

該鐵路項目一開始就不順利。J.A. MaCDonld的保守黨政府要求由一個私人公司來建造這條鐵路。需要撥出3000萬加元的補貼和留出5000萬英畝土地才能讓一個私人企業來完成這項工程。一個實業家和運輸業巨頭Hugh Allan是當時加拿大最富有的人。

聯邦自由黨人發現,他曾經在1872年大選中贊助過各式各樣的保守黨人共計約36萬加元,以此來確保得到這項鐵路建設合同,使其能控制這條橫跨大陸的鐵路,以便壟斷加拿大大陸和東西海岸的交通。這個被稱為“太平洋丑聞”事件的曝光迫使該合同於1873年重新簽訂,並導致保守黨政府的倒台。

自由黨人在新一輪選舉中獲勝。這屆政府對鐵路建設的熱情就差多了,並認為可以將其作為公共工程來建設。1875年6月1日Judge Norman在Fort William附近主持了破土動工儀式,標志著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設的開始。但是,到1878年該政府換屆時只在中部省份安大略和曼尼托巴開始建設了一小段鐵路線。

3、艱難的開拓——維護統一的動力和華裔勞工的貢獻

此時,卑詩省眼看10年期限很快即至,而政治家們關於把橫跨大陸的鐵路修到該省的承諾將無法如期兌現。於是,他們威脅說要退出聯邦。J.A. MacDonal總理1878年重新執政,在保守黨人的壓力和支持下,他不得不做一些實質性的事情,向卑詩省顯示鐵路將要修到他們省內。這屆政府與一個美國人Andrew Onderdonk簽訂了合同,開始從西海岸沿Fraser河向上游修築鐵路線。

這個美國人采用了“美國建造方法”——盡可能省錢,一味地追求利潤和進度。他的方法就是使用中國勞工。一些中國商人在卑詩省設立了勞工代理事務所,招收中國同胞去當築路工。沿著Fraser河谷陡崖的這一段線路特別艱難,615公裡長的路段用了1.5萬名勞工7年的時間才修通,其中9千人是華裔。不僅是地形、地質上的難度,而且施工方法也十分危險。

為了省錢,承包商不采用強力炸藥,而讓勞工們用便宜但很不穩定的硝化甘油來進行爆破作業。沒有確切的傷亡報告。目擊者和報紙公布了可怕的照片,估計有700至800人死於建造這段政府合同的鐵路,大約占勞工總人數的5-9%,其中大部分是中國人。加拿大政府官員至今在每年國慶致辭中往往還會回顧華裔在這段建國歷史中的貢獻。

4、CPR公司成立——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經董事會成員推薦,Van Horne承擔起了CPR總經理的職位。他是美國正走紅的工程界明星。CPR以1.5萬加元年薪把他從美國Milwankee道路項目上挖了過來,負責監管該橫跨大陸的鐵路穿過草原和山脈的最艱難路段的建設。他如此高薪的2/3是隱藏在施工費用裡的。他誇口其第一年任期(1882年)內將建成800公裡鐵路幹線。但天不作美,洪水迫使施工季節推遲。不過,到該施工季節末,他還是完成了673公裡幹線和177公裡支線的鋪軌任務,使太平洋鐵路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5、探索線路、籌集資金——網羅人才同舟共濟

CPR在這個時期還探索了比較靠南的替代線路,來穿越落基山脈,並答應給發現可行線路者5000加元的獎金。許多人為尋找新的線路作出了貢獻。其中之一Major A. B. Rogers發現了一條東部通過山脈的路徑,後來被稱為羅傑斯隘口(Rogers Pass)。他於是得到一張5000元獎金的支票。但他沒有去兌現,而是鑲在鏡框裡掛在牆上。總經理Van Horne為了讓他把支票兌現,以便結帳,不得不以一塊金表為誘餌,將這張支票從牆上換下來。

在工程初期資金流始終是一個難題。施工費用支出巨大,而從交通流量上取得回報卻很少。Van Home約請在美國Milwankee的貿易金融奇才Thomas G. Shaughnessy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Thomas於1882年受雇CPR,任采購總代理,後來接替Van Horne掌管公司。在此其間他爭取到了6億加元的投資,公司得到了擴展和提升,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6、度過慘淡歲月——借助政治因素和發行國際債券

在進入20世紀初的這段時期,CPR渡過了好幾個非常困難的溝坎。1883年在鋪設Calgary東段路軌時,幾乎與當地土著人發生沖突。因為鐵路要跨越他們的Gleichen自然保護區。最終公司帶著政府同意給土著人附加土地以補償鐵路占用的消息,與土著領袖一起才平息了這場危機。

在東西段鐵路將要接通前的時期,CPR面臨了她歷史上最慘淡的境遇。蘇必利爾湖的北岸、Rockies和Selkks是該鐵路使用私人資金建造部分中最艱難的區段。某些路段每公裡造價接近50萬加元。1885年初,CPR幾乎頻臨破產。公司既沒錢還債,也無錢購置新的施工材料和設備,甚至連優先股的紅利和工資都發不出來。最終有兩個人“拯救”了這條鐵路。

一個人是Louis Riel,從第一次叛亂流亡國外,1885年又回到美國領導第二次暴動。美國軍隊從東部運送到西部,全是通過加拿大接近完成的太平洋鐵路幹線,只用了幾個星期就平息了這次動亂。而1869年軍隊花了幾個月的艱難旅程,從東向西跨越北美大陸,才平息第一次叛亂。Louis Riel的所作所為,使加拿大聯邦政府明白了CPR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並同意確保給予CPR尚未支付的貸款。

另一個人是Revelstoke勳爵,倫敦一家著名金融公司的主管。他同意以92.5分的價格購買每一元的CPR債券,使其再次度過了財務危機。


1885年11月7日CPR創始人之一Donald Smith在卑詩省的Craigellachie砸下了“最後一顆道釘”,把太平洋沿岸與加拿大的心臓地區蒙特利爾連接了起來,標志著此橫跨大陸的鐵路建成。CPR負責人Van Horne說“這是一個終點,也是一個起點”。1886年6月28日第一列橫跨大陸列車自蒙特利爾和多倫多開往東部的默帝(Moody)港。從此以後的三年內一切都很順利,CPR又重新開始向股東分紅。鐵路有力地鞏固和增進了國家的聯合和團結,並開始了向西部的移民。鐵路把人和物資源源不斷地送到新的疆土,使沿線的城鎮和工業逐漸成長起來。

7、近50年的演變——股份本土化和回歸鐵路主業

20世紀50年代,公司把大部分股份收回到加拿大本國的股東手中,並大大開拓了非運輸的產業部門。1962年成立了加拿大太平洋投資公司。

經過100多年的經營,到1986年加拿大太平洋公司成為 加拿大第二大公司,年收入150億加元,資產177億加元,將近10萬員工。1990年CPR擴展她的鐵路網絡,全部控制了美國中西部的Soo線。1991年CPR並購了D&H鐵路公司,使其網絡通達美國東北部港口城市。

2001年10月3日,加拿大太平洋公司分解為五家公司——鐵路、海運、旅館、煤炭和能源公司。其能源公司與阿爾伯塔能源公司合並為EnCana公司。鐵路公司CPR仍然經營她的主業。此時,CPR早已由客運為主轉變為貨運為主。

目前,CPR的加拿大網絡包括從蒙特利爾到溫哥華的高密度幹線和許多匯入支線。她的美國部分網絡延伸到中西部和東北部的工業區,可以無轉換地直達芝加哥、費城和紐約,其鐵路網絡總長22536公裡。

8、歷史遺址和鐵路博物館——加拿大人心中的CPR

除了土著印第安人的歷史和早期歐洲人到北美大陸的探險外,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的歷程幾乎貫穿了這個年輕國家的整個歷史。作家將其寫入自己的著作,詳細記載和描述了她的歷史事實和曲折故事,並廣為流傳。

鐵路經過的一些省份建立了鐵路博物館。在阿爾伯塔省的愛德蒙頓市,還保留了一段2.5公裡原來的鐵路線路作為歷史遺址,並改建為城市鐵路供游覽觀光。該市在老城區Strathcona復制了最初的木結構鐵路車站原型,作為一個民辦的博物館。在館裡還保留著當時點煤油的信號燈和軋軋出聲的手搖電報機等文物。

1867年當加拿大剛剛建國時,人們不可能預見到100多年來這個跨北美大陸的太平洋鐵路會遭遇的全部坎坷和興旺,也不可能評估出她後來對這個國家和人們所體現的全部價值。

(原文作者:吳之明,本網略有刪節)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加國移民百科
  • 楓葉卡領取及更新
  • 加國入籍及公民申請
  • 加拿大父母探親簽證
  • 加國護照申請及更換
  • 加國居民申領美國簽證
  • 失業保險(EI)專欄
  • 信用卡
  • 加國結婚離婚專欄
  • 加國教育專欄
  • 加國醫療專欄
  • 加國交通專欄
  • 加國銀行專欄
  • 新移民買房系列
  • 加國新護照
  • 加國超級簽證
  • 回中國簽證
  •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