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广东梅大高速惨剧 不敢彻查了?(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广东梅大高速公路在5月1日临晨塌方,已经造成四十八人死亡,舆论对这起事件的热议还在持续延烧。外界开始质疑政府对事件的反应方式,但相关的新闻报道却在国内受到严格钳制。事件的真相仍显得扑朔迷离。


广东梅大高速茶阳路段这起事件伤亡的人数,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停滞在5月2日。据财新网、九派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截至5月2日14时,事件造成四十八人死亡,三人的DNA尚在确认中,同时有三十人受伤。

这起事件引起众多舆论关注的原因,除了其死亡人数众多,还有事件本身的惨烈程度。综合多家媒体的报道,事件路段塌方长度近十八米,造成的深坑近两层楼高,使得二十三辆车陷落;其中部分掉落的车辆起火,造成人员重大伤亡。


“谁来祭奠梅大高速的遇难者?”

记者拨通了事件幸存者之一福建漳州人蔡炫达的电话,他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三联生活周刊周一(5月6日)刊发的报道《梅大高速塌方:没有抵达家乡的打工者》提及了蔡炫达的经历。他在5月1日凌晨2点左右开车抵达事件路段,被侥幸拦了下来。他和其他人一起从现场救起了多个受害者,并亲眼目睹了坑下面的车爆炸燃烧的情景。但目前这篇报道已在中国国内被封禁,只在中国数字时代等海外网站上转载。

中国媒体对这起事件的报道似乎受到格外严格的钳制。中国财经媒体金融界网站5月7日转载了网名“李戊晨”的网友在微博上叙述其弟弟亲历事件的社媒文章,其中提及,他在事件中失去妻子、母亲和岳母。但这篇文章也很快被微博删除。

天津传媒学院5月5日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条讣告,为学校2021级学生许子诺及其三名亲属在事件中罹难表示哀悼。但实际上,这是人们在媒体和社媒上能看到少数提及受难者姓名的文章。即使是三联生活周刊那篇被封禁的报道,也并没有提到受难者的姓名。目前媒体统计的四十八位死亡者的名单外界也无法获知。

有人在社媒上发帖说,连遇难者的姓名都不知道,今后谁来祭奠梅大高速的遇难者?

还有很多不清楚


不清楚的不仅是遇难者的姓名,还有:事件处理情况如何?事件原因是否有初步评估?

记者在5月7日早上拨通梅州市应急管理局的电话,但工作人员表示,一切消息都以梅州地方媒体“掌上梅州”网站为准,拒绝回答以上这些问题。

事件所在地大埔县城的一位居民匿名表示,事件原因或许跟当地天气有关,“今年的雨很诡异,清明到现在一直都在下雨,下的雨特别大。”但她说她并不清楚事件路段的情况,“之前我们路过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目前该路段封锁了普通人去不了。”


据澎湃网报道,今年四月,大埔县降雨量628.2毫米,比常年平均多近三倍,创下有气象记录以来史上四月最多降水量。大埔县这位居民的推测似乎有其根据。但也有人推测有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原因。多个媒体都在报道中提及事发地段的建设单位是广东路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目前的业主是广东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但并未就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深究。

据界面新闻报道,广东大潮高速在其官方公众号上提及,去年10月广东省高速公路服务质量评价检查组对该公司的运营服务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但企业信息平台天眼查的资料显示,该公司涉及多起合同纠纷案。



(事发现场)

救援救治但不彻查?

值得注意的是,对这起事件,“掌上梅州”等政府网站一般称为“灾害”,而媒体的称谓则各有不同。新华社、财新网等媒体也把这一事件称为“灾害”,与官方一致,但三联周刊的专题报道,界面新闻,以及澎湃网都称之为“事故”。而“事故”的称谓相比于“灾害”强调了人为因素。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48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