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幫商家策劃跑路,“職業閉店人”被判承擔民事賠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閉店“跑路”本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網上卻有一些“職業閉店人”講述如何在閉店中謀取利益,就在“職業閉店人”頻頻登上熱搜之際,一名“職業閉店人”劉某被店鋪消費者以侵權告上法庭,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豐台法院獲悉,劉某被判賠償消費者所辦理會員卡中的未消費金額。


調查

幫商家策劃“跑路” 按不同價格提供服務


據了解,“職業閉店人”是指專門幫商家策劃“跑路”的特殊群體,在商家面臨關閉或者經營不善時介入,采取轉移資產、更改經營主體等手段,避免商家承擔法律責任並從中牟利。

北青報記者在短視頻平台和網絡社交平台搜索,發現至少二十余個宣稱“提供閉店”服務的用戶。這些用戶的簡介中注明“提供債務管理服務”、“閉店零風險方案”等語句。北青報記者以想要閉店的教培公司法定代表人名義,聯系一名“職業閉店人”。對方稱,服務主要分為兩檔。便宜的,原店主需支付“2個月的公司運營成本”等價的費用,在“職業閉店人”的操作下,企業停止經營所造成的所有損失將由消費者承擔。雖然便宜,但對方預估安置周期會拖得較久,安置率70%至80%。

另一項收費較高的服務,金額大概為總負債的20%至30%。對方稱:“在這個檔位下,我們會聯系附近的其他培訓機構,進行對接轉課。還可以補償家長一定額度的購物卡。在不提退費的情況下,我們有很多方案可以給家長去選擇。”對方“打包票”在這個檔位下預估兩個星期就可以完成所有安置,安置率達到90%。

對於上述服務,對方聲稱全過程合理合法,不會產生刑事或民事風險。

除以上服務之外,“職業閉店人”還給北青報記者推薦一項“法人變更服務”。這些“背債人”本身已經身負多家公司債務,“他們都不在乎多一兩個。”“職業閉店人”表示。

案例

瑜伽店老板突然“跑路” “職業閉店人”被判賠償

北京豐台法院,近期就審結了一起關於“職業閉店人”的相關案件。

北京的王女士是某瑜伽店老顧客,從2021年起,王女士多次在店裡充值購課。2023年10月份的一天,王女士發現不能在小程序上約課,聯系客服無人回復,王女士去店面查看,發現大門緊鎖。這一刻,王女士意識到瑜伽店“跑路”了,自己還有很多課程未消費。

想著自己的錢不能白花,王女士便開始維權之路。王女士先聯系該店的其他會員,其他會員告訴她,店鋪所屬公司在半個月前就注銷了,股東和法人在注銷前就進行了變更。


其他會員還把新變更的法人微信朋友圈展示給她看。王女士更是覺得自己受到欺騙,因為新法人劉某的朋友圈多條信息都顯示:“死客激活做業績,想合作的老板私聊我,讓你店裡的死客到店消費”、“高價收購美容、美發、養生會員(因為某種原因您的店不經營了,您的會員我們可以幫助您消耗負債),全北京都可以”。王女士知道遇到了“職業閉店人”,她不甘受到欺騙,以清算責任糾紛,向北京豐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判令劉某賠償其會員卡中未消費的金額。

庭審中,經查明閉店的瑜伽店系甲公司名下店鋪,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東為李某。2023年9月13日,李某與劉某簽訂《轉讓協議》,將甲公司100%股權轉讓給劉某。2023年9月14日,劉某變更為甲公司法人及唯一股東。2023年9月28日,甲公司申請注銷。注銷材料中的《清算報告》顯示:“1.債權債務已清理完畢;2.各項稅款、職工工資已經結清;3.已於2023年7月29日在報紙上發布注銷公告。”

劉某當庭表示,瑜伽店會員大約200人,有40萬元左右的金額未消耗。其把會員轉給另外一家美發店,王女士表示,其報名的是瑜伽班,不同意去美發店消費。劉某認可注銷甲公司時未成立清算組,亦知曉若存在虛假清算報告進行注銷,股東需要承擔責任。

法院經審理認為,劉某作為公司唯一股東,在明知有大量會員債權未進行清算的情況下,仍在出具債權債務已清理完畢的《清算報告》後,作出股東決定同意《清算報告》內容,同意公司注銷,並向豐台區市監局申請注銷公司,屬於未經依法清算,以虛假的清算報告騙取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法人注銷登記的行為。該行為導致王女士無法在合法的清算程序中申報債權,致使其債權無法受償。劉某在注銷公司時,亦作出《承諾書》,承諾提交材料真實性,故王女士有權主張劉某對公司債務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最終,法院判令劉某賠償王女士所辦理會員卡中的未消費金額。



法院

表面幫助原商家企業化解危機 實際大部分風險轉嫁給消費者

據負責審理此案的豐台法院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速裁組法官李強介紹,近年來,健身房、美發店、教育培訓機構等預先充值服務領域店鋪頻頻出現“跑路”現象,消費者在預先充值大量金額後,店鋪“跑路”造成眾多消費者無法退費,繼而產生大量糾紛。

法官表示,這些所謂的“職業閉店人”表面上看似是幫助原商家企業化解危機,為消費者最大化地減少可能的損失,但實際上大部分風險最終還是轉嫁給消費者,且“職業閉店人”自身面臨較多的法律風險,不僅破壞了當地營商環境,甚至觸犯刑法。

另外,法官介紹,“職業閉店人”在幫助商家“跑路”時,部分中介還會以高額回報招攬“背債人”,再以過橋貸款等方式提升短期信用資質,擾亂信用監管秩序,還存在通過非法渠道盜取或購買無負債、無財產、無子女等群體個人信息,用以注冊登記法定代表人情形,侵害公民個人信息權益。“職業閉店人”及“背債中介”青睞的背債人往往是居住於偏僻地區、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識不強的,對背債行為引發的法律後果缺乏必要認知,且不具備可供執行能力。

法官表示,根據我國公司登記采取外觀主義原則,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擔任法定代表人亦然。公示體現出的權利外觀導致第三人對其產生合理信賴,即使真實情況與實際不符,其亦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職業閉店人”通過接手經營不善公司,將自己登記為公司股東及法定代表人。一旦公司經營異常,如股東存在出資不實、抽逃出資或未經依法清算等情形下,股東需要對公司倒閉帶來的債務承擔民事責任。作為法定代表人也要承擔征信受限、限制高消費、罰款、拘留甚至刑事責任等諸多法律風險。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