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四條高鐵票價喊漲 戳破"高鐵帶動商業"幻象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四條高鐵票價喊漲 分析:戳破“高鐵帶動商業”幻象 https://t.co/fDOtfCPmHO—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May 13, 2024


中國鐵路官網2日宣布將調整包括京廣高鐵武廣段、滬昆高鐵杭長段等4條路線票價,增幅約20%至40%,對於高鐵選在中國經濟疲軟之際漲價,有分析認為是因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缺錢,問題是,這些路線所經之處,很多都是對於鐵道交通存在“剛需”的商務人士,甚至外出務工人員,車票漲價恐令他們的負擔更加沉重。

公告內容指出,票價調漲將於6月15日生效,以武漢至廣州南的單程二等座為例,將從現在的人民幣463.5元漲至553元,商務座漲幅更高,例如杭州東至長沙南,就從1,257元調到1,697元,漲幅達35%。


長三角地區熱門的上海虹橋到杭州東路線,漲幅更達39.41%。

面對高鐵出行開銷“漲聲響起”,在抖音和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現反對聲浪,有網民批評“要漲就漲商務座,讓有錢人平攤虧空,我們不行,多漲一點都影響打工人出行”、“集團虧錢為何找我們(薪資)3,000一個月的人”?

也有人揶揄道“財富與我無關,苦難與我平攤”、“強烈建議設置下等座”。

《三聯生活周刊》在5月7日報道指出,此次調價所涉及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雖然有許多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前列,但以滬昆客專為例,離開杭州往內地走,途經的南昌、長沙,人均收入就快速下跌,對高價票的承受能力急遽下降。

此外,湖南、湖北州都是人口大省,分別向沿海城市輸送人員,但外來務工人員通常收入低於沿海居民,又常面對假期少、時間緊的窘境,更加依賴高鐵,文中分析,凡此種種,都顯示提升票價不現實。

相對之下,薪資較高的白領通勤族,對於車票漲價的承受力較高。

家住上海的施小姐每周都需搭高鐵往返杭州上班,她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指出,跟自己一樣“周度通勤”往返滬杭兩城工作的白領族群十分普及,其薪資水平大多能負擔高鐵費用。

此外施小姐說,日常搭乘高鐵的客群多是商務客,出差可以報銷,交通成本其實是增加到企業頭上。

在她看來,是因為中國長年保持低廉的民生成本,水、電、煤氣、交通都比國外便宜,這次大幅調動民生物價才會讓人民格外有感。


施小姐說:“過去的基礎建設是屬於猛增的階段,本來它是一個很高投入且需要高回報,才能去持平它的一個損益情況。民生的基本的支出開銷,水電這塊增加一定是普世的、就是無差別的,不管你在哪個階層,你都一定對這個事情是有感知的,但是高鐵本身就是一個高消費行為。”

上官亂:高鐵帶動商業“只是幻象”

雖說商務客能理解高鐵漲價的必要,但《澎湃新聞》10日報道直言,這是中國高鐵近年漲價幅度最高的一次,反映出中國高鐵發展至今總長4.5萬公裡,卻僅有京滬、廣深等少數線路實現營利,這般難掩的困境。

文中指出,從2005年至2023年的政策性建設,導致“鐵老大”國鐵集團債務翻了13倍,從4,768億元猛增至6.13萬億,原因正是修建高鐵網絡,據評估,在平原建造高鐵平均每公裡成本就要人民幣1.5億元,山區更高。


從四川成都移居台灣的作家上官亂指出,中國當前遭遇通縮,但水、電、氣又齊漲,如同“霸王條款”,許多人工資下降,民生必需花費越漲越多,高鐵漲價無疑是雪上加霜。

上官亂說,不同的是高鐵在中國還被“小粉紅”吹捧成“基建狂魔”形象,不但形塑中國已躍進成發達國家,還做到技術輸出,在官方敘事中,高鐵更成為習近平“東升西降”的最佳代表。

另一方面,高鐵雖能拉動地方經濟,卻也可能導致地方經濟泡沫化。

上官亂指出,中國高鐵和地產經濟緊密結合,高鐵站大多選址在離城區很遙遠的郊區,並規劃新建商場及住宅區,希望靠高鐵活絡周邊商業。

然而伴隨中國地產經濟崩塌,高鐵周圍新樓盤與商鋪空置率高,上官亂說,即使少數大城市的經濟增長率與高鐵建設密度相關,但在大多數地區,“高鐵帶動商業”只是幻象。

更嚴重的是,中國高鐵多年來還要承擔拉動內需和消耗產能過剩的任務。

上官亂告訴美國之音:“中國遇到這個經濟下滑的時候,他(中國政府)都拿高鐵在支撐著、在拉動內需,支持著地方的經濟,像08年的經濟危機以後、還有12年經濟下滑以後,還有尤其是這一次三年疫情之後。高鐵已經過度投資了,他是完全知道,但是沒有辦法,他也沒有別的核心技術。”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