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为饿死癌细胞他节食,这些防癌的饮食方法都是错的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健康时报


2024年05月22日 07:46:05 来自北京

3人参与1评论


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和癌症的关系是密切的。因此,不少肿瘤患者不敢“吃太好”,担心把吃下去的好营养都补给了肿瘤,肿瘤会生长得更快。而少吃挨饿真的能把肿瘤饿死吗?

真相是挨饿非但并不能饿死癌细胞,还会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严重的将失去对抗肿瘤的机会!



健康时报图

为饿死癌细胞,

他节食暴瘦50斤去世!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副院长、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主任中医师姚庆华2024年5月在浙医在线微信公号介绍自己近期临床接诊的一位癌症患者,提醒大家一定要正确防癌抗癌。

姚庆华医生表示,有一位50多岁的结肠癌患者李先生(化名),被查出结肠癌后就想到朋友说的,“肠癌就是吃得太好而得的富贵病”!因此,李先生就顽固地拒绝了所有的蛋白质食物,每天吃一些蔬菜瓜果。他认为只要这样饿着,癌细胞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饿死”。


不到2个月后,李先生从手术后的150多斤迅速瘦到了不到100斤,节食暴瘦了50斤。体重快速下跌的同时,身体机能也垮了。这样的身体状态,化疗只做了一次就扛不住了。再到医院就诊时,已经进入了恶病质晚期,全身肌肉萎缩,不到半个月,就遗憾离世了。①

少吃真能把癌细胞饿死吗?

很多人听说过“饥饿疗法”,但是大家对于“饥饿疗法”的误解可就有些大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微创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解婧2021年在医院微信公众号刊文解释,如胰腺癌、肠癌,一般认为与“三高”饮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有关,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等有关;肝癌与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水质污染、大量饮酒等有关。因此,有些肿瘤患者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不敢吃特别是“鸡鸭鱼肉”等营养丰富的食物,都被打入了“冷宫”。

实际上,肿瘤细胞的营养来源主要是葡萄糖,此外对于氨基酸、脂肪这些营养物质也存在异常代谢呈现出一种掠夺式的代谢,也就是说,即使机体不吃不喝,肿瘤细胞都有办法获取营养、消耗机体届时饿坏的只能是病人自己,并且摧毁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将非常不利于肿瘤治疗。

“饥饿疗法”指的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来饿死肿瘤,并非让病人挨饿。想通过减少进食来“饿死肿瘤”的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②

防治癌症,这些饮食方法都是错的!

错误一:鸡鸭鱼虾是“发物”,癌症患者不能吃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素娥2022年在浙江省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刊文表示,所谓发物,是指能使疾病加重或诱发疾病发作的某些食物,一般包括海产品中的带鱼、蛤蜊、螃蟹、虾等,畜牧类中的羊肉、狗肉和老母鸡等,以及蔬菜中的韭菜、芹菜、香菜等。除了肿瘤,发物还被认为可能影响其他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实际上根据现有的经验,有些发物的确与过敏性疾病有关,如哮喘、荨麻疹等,有的则是与疮毒有关。但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发物能引起肿瘤的复发与转移。而且大部分发物属于营养丰富的日常食品,盲目忌食会引起营养不良,有害无益。③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8 Seconds and 8 DB Queries in 0.0024 Seconds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103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