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六四事件: 三位大陸"80後",不願忘卻的"六四回憶"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989年6月5日,長安街天安門廣場前,一名身穿白襯衫的男子只身阻擋向東行進的解放軍坦克隊。“坦克人”照片成為六四鎮壓中最具象征性的一幕。(圖片來源:Jeff Widener/AP)

新聞幾乎每天都提趙紫陽的錯誤。而差不多過了半年,也許是十月,新聞聯播突然說了一句“以後不再提趙紫陽的錯誤了”,隨即戛然而止,趙紫陽這個名字果然在新聞聯播裡徹底消失了。這是中共最守信用的一次。


事後

隨後的幾年裡,同學們都在議論那天發生的事情。有的同學說,美國的間諜衛星拍下了整個畫面。 坦克壓死了人,軍隊用了機關槍掃射,帳篷都被壓碎了。

大家開始逐漸使用“六四”來指代這件事。“六四”這個提法中共是不用的,因為中共不承認六月四日發生了特殊事件。

大約六年級的時候,老師說,四班同學不能使用“六四”的叫法,而其他班,比如六一,六二,就可以。

1990年代後期,我參加了軍訓。我們進了某解放軍王牌坦克軍團營地,爬上了一輛59式坦克上。我突然想到這輛坦克是不是就是當年堵在黃河大橋上的?是不是就是電視裡那個提著塑料袋的人“螳臂當車”擋住的那輛? 我不知趣地問了旁邊的教官:“請問這輛坦克進過北京嗎?” 那個軍人不耐煩地回答:“不知道”。


2000年代,我來到了美國。第一次從維基百科和海外網站看到了血腥的圖片,我震驚了。後來幾次回國,我爸提議去參觀天安門,我都沒有去。說實話,我不想去那裡,連木樨地地鐵站我都繞著走。



木樨地位於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和海澱區復興路銜接處,是由北京西部外圍地區進入中心城區的要道。木樨地是1989年六四事件中死傷最為嚴重的地區。圖為六四鎮壓當日的木樨地舊照。(圖片來源:網絡)


十幾年前父親退休了,從組織部調出檔案,我看到裡面有句話說:“xx同志在1989年‘反革命暴亂’中立場堅定”。當時的宣傳口氣已經是“政治風波”的情況下,內部仍然使用“暴亂”。

現在我逐漸意識到,由於年齡和入學原因,我們很可能是最小的一批直接參加過“六四”運動的一代,我們才是真正的民主運動的“後備軍”。

謹以此文,紀念“六四”亡靈。

(二) “六四”余波:清算下的高知家庭

作者 南冥烏鷺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4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