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聯合國人權專員:朝鮮人面臨毫無希望的生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星期三(6月12日)對朝鮮局勢進行了黯淡的評估。十年前,一份深入報告揭示了朝鮮嚴重和廣泛的侵權行為。


“當今,朝鮮是一個與世界隔絕的國家,”沃爾克·蒂爾克(Volker Türk)在聯合國安理會的特別簡報會上說。 “一個令人窒息的幽閉恐懼症環境,生活每天都在掙扎,沒有希望。” 朝鮮駐聯合國大使沒有出席這場簡報會。

蒂爾克對平壤政權對其公民的行動的嚴格控制表示擔憂,包括離開朝鮮的能力。大多數朝鮮人無法獲得必要的離開朝鮮的政府許可,那些試圖逃跑的人如果失敗將面臨酷刑、關進勞改營或死亡。


“離開自己的國家不是犯罪,相反,這是一項國際法承認的人權,”他在日內瓦辦公室通過視頻中說。

他說,隨著禁止人們消費外國媒體或文化--如韓國電視劇或K-pop音樂--的法律的實施,對言論自由的壓制也有所惡化。

“簡言之,朝鮮人民僅僅因為觀看或分享外國電視連續劇就面臨死亡風險,”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說。

他敦促平壤在其整個法律體系中停止使用死刑,並朝著徹底廢除死刑的方向邁進。

也許更令人擔憂的是朝鮮的糧食安全狀況。

“我辦公室采訪的每個人都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提到了這一點,”蒂爾克說。“用其中一個人的話說:因為沒有東西吃,很容易變得脆弱和營養不良。”

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表示,超過40%的朝鮮人(近1100萬人)營養不良。許多人由於缺乏必需營養素而長期營養不良,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大城市以外的人。兒童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18%的兒童因長期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和發育受損。

人權高級專員還對平壤使用強迫勞動表示關切,包括在海外使用強迫勞動。他指出,他們采訪的工人描述說,他們經常從事有生命危險的工作,他們忍受著極端程度的監視。

西方國家指責朝鮮利用這些勞工的工資為其非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計劃提供資金。

蒂爾克說,朝鮮最近在接觸國際人權體系方面出現了一些“積極跡象”,但他沒有解釋其中包括什麼。


叛逃者發聲

現年33歲的金劍赫(音譯:Gumhyok Kim)在朝鮮的特權家庭中長大。他的家人是金家政權的忠實擁護者,因此在2010年,他得以離開朝鮮,前往北京學習

“在19歲的時候,我第一次看到了一個與我所學到的一切不同的世界,”他告訴安理會。“特別是,互聯網使我了解了我國的歷史,並意識到一直向我隱瞞的朝鮮的可怕真相。”

他說,他對統治朝鮮三代人的金氏家族的忠誠感很快變成了背叛,他開始與北京的其他朝鮮學生聯系,一起討論局勢。

2011年冬天,朝鮮當局發現了他們的活動,他為了避免被捕而逃離中國去了韓國


“我活了下來,找到了自由。但這種自由是以巨大的代價換來的,”他說。“我叛逃已經12年了,但我仍然沒有與家人聯系。”

他直接向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發出呼吁,稱核武器和鎮壓不是維持領導地位的方式。

“允許朝鮮人自由地生活。允許他們享有基本權利,這樣他們才能過上充實而幸福的生活,”金劍赫說。“遠離核武器威脅,讓你們的國家回歸國際大家庭,讓所有朝鮮人民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

金劍赫和他在韓國出生的妻子在YouTube上記錄了他們的婚姻生活,他們展示了在首爾的生活。他說,他現在是一個1歲孩子的父親,他希望有一天能帶兒子去一個改變了的朝鮮。

安理會不作為

聯合國安理會在朝鮮局勢上存在分歧。其15個成員國上一次就制裁朝鮮政權的核武器和彈道導彈活動達成一致是在2017年。從那時起,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變化,安理會變得更加分裂,對朝鮮問題的行動變得更加困難。

中國俄羅斯都反對星期三的人權簡報會,稱這些問題不屬於安理會討論的范圍。俄羅斯呼吁進行程序性投票,但是失敗了,因為只有中國加入投票反對舉行會議,其它12個安理會成員投票支持。莫桑比克投了棄權票。程序性表決中沒有否決權。

美國大使琳達·托馬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說:“俄羅斯中國今天阻止這次會議的努力是支持朝鮮的又一次行動,也是在鼓勵朝鮮的行動。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