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亚省无头尸: 被传销组织盯上的大学生,有多想要出人头地?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传销”并不是一个新鲜词


但如今的传销

披上了各式伪装


变得隐蔽而难以分辨

他们正在四处向年轻人

兜售所谓的成功的“捷径”

贩卖快速出人头地的“秘诀”

2024年5月9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

2005年颁布实施的

《直销管理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

被纳入预备修订行列

传销有了怎样的变化?

大学生等年轻群体

因何成为传销组织的“新宠”?


司法机关又该如何迎接挑战?

传销变得年轻化

“通俗来说,传销就是骗取入门费,拉人头发展下线。传销的本质是一个击鼓传花式的骗局,该模式不产生任何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只是用后来者的钱发给前面的人。”天津市武清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任谢文凯说道。谢文凯此前主办了“权健公司特大传销案”,他在打击传销犯罪领域深耕多年。

谢文凯告诉《方圆》记者,传销有向大学生蔓延发展的趋势。“大学生未充分接触社会,社会经验不足,对市场经济的很多事物不熟悉、不了解,更容易受迷惑。学生们大多经济条件较差,对美好生活抱有强烈期望,而传销宣扬的‘一夜暴富’也极具吸引力。再者,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学生们求职心切因而也容易上当。”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博士、广州商学院法律心理研究院副院长张蔚表示,最近几年,传销变得更加年轻化,形式上比较新颖,人员分布比较年轻。


“传销组织抓住的是年轻人急迫的心理,短时间内想出人头地,承受着过于强烈的社会压力,对未来也有着较为不切实际的想法。”

张蔚称,针对年轻群体实施的传销案件,在话术、洗脑方式等方面与其他传销案共通,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针对年轻人希望未来事业有所成就的心理,传销涉及的产品可能不再是传统的保健品、药品等实物,而是像课程、培训、发展机会等所谓为你‘赋能’的东西,偏向于网络,表现得更虚拟。”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印波表示,大学生对社会缺乏基本的认知,若是孤身在外求学,没有家庭支撑,就业压力大,他们也是弱势群体,是传销的重点侵害对象。

印波称,针对年轻人的传销,暴力特征会相对明显。“非法拘禁、敲诈勒索时有发生,因为年轻人本身并不富裕,传销组织实际上还是利用年轻人作为媒介逼迫他们向亲朋好友要钱。”

涉案年轻人也并非都是被骗进传销的。

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检察官席晓昕介绍说:“一些年轻人通过参加其他传销组织,了解了传销平台的运营模式,希望能够更加迅速攫取更多财富,于是利用自己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知识或经营管理知识,或自己另行搭建平台,或购买技术服务搭建平台,创立了新的传销组织,成为新组织的头目不断发展壮大。”

近几年,朝阳区检察院受理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案件数量上总体平稳,但年轻人组织或参与的比重越来越高,被告人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0至35岁。

大学生等年轻群体成为传销组织的“新鲜血液”时,他们自身的一些特点也成了传销迅速传播的“助推器”。

大学生传销案相较于其他传销案,有以下特点:一是此类传销传播性更快。基于传销‘杀熟’的特点,大学生加入后,往往能把学校的很多同学拉进来,成功率高,传播快。二是此类传销欺骗性更强。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表达能力更强,以大学生身份做背书来宣传传销,更容易得到群众的信任。三是此类传销社会危害性更大。大学生从事传销活动,不仅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一旦案发,大学生更不愿意接受现实,容易做出极端的事情。”谢文凯说。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5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