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亞省無頭屍: 被傳銷組織盯上的大學生,有多想要出人頭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傳銷”並不是一個新鮮詞


但如今的傳銷

披上了各式偽裝


變得隱蔽而難以分辨

他們正在四處向年輕人

兜售所謂的成功的“捷徑”

販賣快速出人頭地的“秘訣”

2024年5月9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

2005年頒布實施的

《直銷管理條例》和《禁止傳銷條例》

被納入預備修訂行列

傳銷有了怎樣的變化?

大學生等年輕群體

因何成為傳銷組織的“新寵”?

司法機關又該如何迎接挑戰?

傳銷變得年輕化

“通俗來說,傳銷就是騙取入門費,拉人頭發展下線。傳銷的本質是一個擊鼓傳花式的騙局,該模式不產生任何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只是用後來者的錢發給前面的人。”天津市武清區檢察院第三檢察部主任謝文凱說道。謝文凱此前主辦了“權健公司特大傳銷案”,他在打擊傳銷犯罪領域深耕多年。

謝文凱告訴《方圓》記者,傳銷有向大學生蔓延發展的趨勢。“大學生未充分接觸社會,社會經驗不足,對市場經濟的很多事物不熟悉、不了解,更容易受迷惑。學生們大多經濟條件較差,對美好生活抱有強烈期望,而傳銷宣揚的‘一夜暴富’也極具吸引力。再者,當前大學畢業生數量龐大,學生們求職心切因而也容易上當。”

中國政法大學犯罪心理學博士、廣州商學院法律心理研究院副院長張蔚表示,最近幾年,傳銷變得更加年輕化,形式上比較新穎,人員分布比較年輕。

“傳銷組織抓住的是年輕人急迫的心理,短時間內想出人頭地,承受著過於強烈的社會壓力,對未來也有著較為不切實際的想法。”

張蔚稱,針對年輕群體實施的傳銷案件,在話術、洗腦方式等方面與其他傳銷案共通,但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針對年輕人希望未來事業有所成就的心理,傳銷涉及的產品可能不再是傳統的保健品、藥品等實物,而是像課程、培訓、發展機會等所謂為你‘賦能’的東西,偏向於網絡,表現得更虛擬。”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犯罪學研究所副所長印波表示,大學生對社會缺乏基本的認知,若是孤身在外求學,沒有家庭支撐,就業壓力大,他們也是弱勢群體,是傳銷的重點侵害對象。

印波稱,針對年輕人的傳銷,暴力特征會相對明顯。“非法拘禁、敲詐勒索時有發生,因為年輕人本身並不富裕,傳銷組織實際上還是利用年輕人作為媒介逼迫他們向親朋好友要錢。”

涉案年輕人也並非都是被騙進傳銷的。

北京市朝陽區檢察院檢察官席曉昕介紹說:“一些年輕人通過參加其他傳銷組織,了解了傳銷平台的運營模式,希望能夠更加迅速攫取更多財富,於是利用自己具備一定的網絡技術知識或經營管理知識,或自己另行搭建平台,或購買技術服務搭建平台,創立了新的傳銷組織,成為新組織的頭目不斷發展壯大。”

近幾年,朝陽區檢察院受理的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案件數量上總體平穩,但年輕人組織或參與的比重越來越高,被告人的平均年齡集中在20至35歲。

大學生等年輕群體成為傳銷組織的“新鮮血液”時,他們自身的一些特點也成了傳銷迅速傳播的“助推器”。

大學生傳銷案相較於其他傳銷案,有以下特點:一是此類傳銷傳播性更快。基於傳銷‘殺熟’的特點,大學生加入後,往往能把學校的很多同學拉進來,成功率高,傳播快。二是此類傳銷欺騙性更強。大學生受過高等教育,表達能力更強,以大學生身份做背書來宣傳傳銷,更容易得到群眾的信任。三是此類傳銷社會危害性更大。大學生從事傳銷活動,不僅浪費了國家的教育資源,而且一旦案發,大學生更不願意接受現實,容易做出極端的事情。”謝文凱說。




更新換代的“洗腦”方式

在《方圓》記者采訪的江西省修水縣檢察院辦理的傳銷案中,一個普通大學生從被騙入傳銷窩點到突破心理防線被“馴化”成功,僅僅需要5天時間。

張蔚稱,傳銷作為一種群體犯罪行為,主要是通過對群體中個體去個性化的手段,如洗腦或者煽動達到發展下線的目的。他表示,傳銷組織最初在“招聘”時,其實已經進行了初步的篩選。

“他們想要吸引的求職者,基本上是在學校裡層級不會太高或者自我評價不高的學生,這類學生缺乏自信。繼續細分的話,‘最優’的目標是經濟上遇到困難,急於解決問題,希望能快速獲得人脈、資源和財富的年輕人。”

謝文凱在辦案中也感受到了傳銷組織洗腦方式的“精進”,傳銷頭目變得越發“專業”了。“近幾年,不少傳銷組織還借助了心理學、成功學,甚至一些宗教術語、詭辯邏輯等,全面摧毀組織成員已有的世界觀、價值觀,再通過一些包裝把傳銷思想輸入組織成員頭腦。如果參與者拒絕改變,傳銷人員會稱其‘處於舒適區,不願接受挑戰,不會突破自己的極限’。”

席曉昕介紹道:“洗腦是通過對‘成功’定義的狹隘界定,貶低現實生活,責備個體缺陷,摧毀組織成員原有認知結構,使組織成員深信造成自己‘窘況’的根本原因是自己沒有錢,而造成自己沒有錢的原因是自身的缺陷以及沒有抓住機會,而參與傳銷活動簡單來錢快,能夠一夜暴富。”

席曉昕也表示,以往傳統傳銷活動中比較常見的如通過強制性的人身約束對參與者進行集中洗腦的形式現在已經比較少見了,目前洗腦的形式主要是通過建立群聊、召開小范圍宣講會等宣揚扭曲的財富觀。

哪怕是在線下聚集、接受集中“培訓”,也出現了一些可以自由出入的傳銷組織,有的甚至會鼓勵年輕人出去與人溝通,表示“讓家人、朋友和周圍的人看到你現在的成功和工作的優秀”,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

河南省三門峽市湖濱區檢察院檢察官常寧最近辦理的一起傳銷案中,盡管參與人員集中在“員工宿舍”,每天也需要“上課”,但傳銷組織並不限制人身自由。


“傳銷頭目允許‘員工’外出,有時候並不是怕他們跑了,而是覺得賺一筆是一筆。如果有非法拘禁等行為,反而會造成 ‘員工’的強烈反抗。一旦 ‘員工’逃脫,便會報警,容易暴露,得不償失。”常寧表示,實際上,最後留下來參與傳銷的人,都清楚自己的行為涉嫌違法,但在利益的引誘下,還是以身試法。

常寧認為,傳銷之所以屢禁不止,最主要的是部分群眾“一夜暴富”、追逐名利思想嚴重,經不起金錢的誘惑。

對於那些卷入傳銷而後被洗腦的年輕人來說,警方的介入、解救只是他們脫離傳銷的第一步,如何回歸社會,如何繼續正常生活,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江西修水傳銷案中,有在校大學生因為陷入傳銷無法上課,學業中斷難以繼續;有的被迫在傳銷窩點待了3年,錢沒賺到,身體還垮了;有的表示出來後,每天睡覺都不踏實,不敢出門,不敢相信任何人。

在傳銷“洗腦”的心理幹預方面,此前有學者結合一名大學生的就診咨詢情況提出,對於已被“洗腦”的傳銷者的心理幹預需要足夠的耐心,其中建立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是治療的關鍵,而對其經歷的不評判、允許其充分表達、逐步探討傳銷理論的不合理之處、樹立“向前看”的觀念,是讓來訪者信服的關鍵。

識別傳銷本質

2023年11月,雲南省昆明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成功破獲一起以虛擬貨幣和區塊鏈概念為載體的新型網絡傳銷犯罪案件;2024年年初,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以免費注射幹細胞為名的網絡傳銷案,涉案公司內部人員均通過網絡聯系,從不見面;湖北省丹江口市檢察院辦理了一起采用線上投資、線下養殖“雲養牛”模式的傳銷案,案中“雲養牛”不過是個幌子,實際還是玩的“拉人頭”返利的游戲。

謝文凱認為,無論傳銷手段如何改變,只要抓住收入門費、拉人頭獲得返利這個本質特點,就能准確判斷出傳銷的實質。

傳銷在披上眾多“馬甲”的同時,也變得越發隱蔽。

2023年底發布的《北京市檢察機關網絡犯罪檢察白皮書(2021—2023年)》顯示,2021年以來,網絡傳銷犯罪呈現高發態勢,犯罪分子借助電商平台“升級換代”,不斷變換作案手法,利用互聯網的超強傳播力快速蔓延,參與人數在短時間內呈幾何倍增。



朝陽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肖瑤告訴《方圓》記者,傳銷活動結合了網絡電商的形式發展,出現玉石、字畫等各類商品的搶購商城,商品價格明顯高於本身價值,名為購買,實為拉人頭進場增加“大盤”資金進行瓜分。

而發展人頭與搶拍交易是兩條線,各參與人用網站平台上的用戶ID身份互相交易,交易款按比例給各自上線提成,彼此無須見面也無須相識。

印波表示,現在的傳銷越來越去中心化,難以確定誰才是這張傳銷網絡的核心,這也為司法機關的偵查、取證帶來了一些困難。

席曉昕覺得,未來司法機關可以繼續運用大數據思維破解利用互聯網開展傳銷活動的隱蔽性、欺騙性特征,全力維護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

“雖然言詞證據獲取越來越難,但網絡是留痕的,會留下電子證據,而且電子證據的客觀性比言詞證據更客觀。”謝文凱說道。

而對於未來的反傳銷工作,印波則認為,仍然需要精准且精細化的分析和處理,法律上需要進一步明晰何為違法的商業模式,為一些創新的互聯網商業模式保留發展空間。“對於那些鼓勵一夜暴富,肆意玩轉商業模式,銷售價不符實、質次價高商品的情況,要予以嚴厲打擊。但對一些‘擦邊’傳銷的企業,應當結合企業實際經營情況,給予企業合規機會,在保障法律權威的前提下,解決就業問題,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在監管方面,常寧提出,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常寧說:“相關部門要提高打擊傳銷犯罪的重視程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在提高群眾警惕性的同時,密切配合,發現傳銷苗頭,及時打擊,及時治理,切實維護經濟社會秩序,保護公民財產安全。”

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武清區職業教育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羅洋表示,近年來通過司法機關不斷推進預防和打擊工作,傳銷犯罪得到有效遏制。但傳銷犯罪在社會中仍然存在,且欺騙性、隱蔽性不斷增強,給人民群眾帶來嚴重傷害,影響到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羅洋表示:“希望廣大人民群眾能提高法律意識,不上當受騙,也希望媒體能更加關注和重視對傳銷預防的宣傳,希望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司法機關能加大對傳銷的查處和打擊力度。”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