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信奉叢林法則的中國人不懂美國為啥不吞並加拿大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兩個國家真正實現了經濟發展水平相近、文化一脈相承、商品自由流通、人口自由流動……今天的美國哪還有必要去通過武力吞並加拿大?


加拿大的國情也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兩次海灣戰爭戰爭。加拿大石油儲量比伊拉克多得多,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為如果僅僅是為了石油,眼前這塊肥肉比中東的硬骨頭好吃多了,又何必舍近求遠?

叢林法則與契約精神


實際上,在二戰之後,世界正在逐漸走出殖民主義時代的叢林法則,起碼表面上變得更加文明,進入契約精神和叢林法則並存的狀態,文明往往能克制野蠻,秩序往往能克制動亂。國家間關系的維護、國際貿易、處理矛盾的協商機制在公平和效率上達到了空前高度。

二戰後形成的國際體系包括政治體系(聯合國)、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以及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它們使得世界各國能夠以比過去文明得多的方式打交道,遇到矛盾時也有充足的協商博弈的空間。

例如美國認為過去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協議的部分細節有損美國利益並且不尊重公平和對等原則,要求重新協商,於是美加墨經過13個月的漫長談判,期間經歷七輪三邊談判和多輪雙邊談判,最終達成協議。

在新的USMCA的美加雙邊談判過程中,美加各自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讓步。最重要的兩部分為終端解決機制以及加拿大乳制品市場問題。

在爭端解決機制方面,美國向加拿大妥協,加拿大的勝利在於其主張的爭端解決機制可以阻擋美國從自己的國內法出發向加拿大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最終USMCA協議確定爭端解決機制交由第三方仲裁,這使得加拿大不會無端遭到美國的反傾銷關稅打擊;而加拿大方面最重要的讓步在於乳制品,加拿大國內每年乳制品市場價值為160億美元,加拿大同意讓美國乳制品能占據其中3.5%的比例。

在200多年前的殖民地時代,同樣的貿易問題極有可能導致兵戎相見並釀成嚴重後果,比如北美的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美國獨立戰爭重要導火索之一、又比如中英鴉片戰爭開啟了中國飽受重錘的近代史。


如今,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這些與自身國力相差巨大的國家可以通過協商的方式表達各自利益訴求,討價還價,最終達成協議,用溝通談判代替攻城略地,由此可見時代的進步。



美加墨三國在2018年11月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 USMCA


經濟發展

雖然美國和加拿大的8000多公裡不設防的邊境線是國家之間和諧相處的典范,但同樣與美國交界的墨西哥,處境卻完全不同。

美墨邊境的管控非常嚴格,甚至在美國境內和墨西哥交界的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州部分地區,公路上都可能出現警察攔車調查的情況,美國警察這麼做的目的是避免偷渡者越境後乘車深入美國

其根本原因,在於美墨兩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太大,2023年美國人均GDP超過8.1萬美元,加拿大5.3萬美元,但墨西哥只有1.5萬美元。這就造成墨西哥出現大量人群從美墨邊境偷渡進入美國,給美國的治安、就業、社會管理帶來很大麻煩。不僅墨西哥,更有其他中美洲國家難民通過墨西哥湧入美國

可以說,任何一個和墨西哥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國家和一旦與美國接壤,都難以避免會出現大量的偷渡事件,美國不得不抓緊邊境的管控。

面對偷渡帶來的邊境緊張,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發展經濟。中國當代就有最典型的例子:隨著深圳特區和內陸省份的開放和崛起,80年代之後已經沒有人會選擇游過界河逃港謀生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6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6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目.冬.周.書] 2024-06-25 17:56
    一個認知有缺陷還戴著個有色眼睛還在這分析個啥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