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血氣"方"肛!它拉出立方體便便:一摞一摞疊放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友情提醒:糞便實物圖在本文最後,或引起不適,謹慎觀看)


澳大利亞生活著一種奇特的動物,它的糞便是立方體狀的,不仔細看會誤認為巧克力。

它的這種方不是形似,而是真的有棱有角,以至於大部分人看到上面這張照片後,懷疑照片是假的。


“糞便怎麼可能是方的,難道這種動物肛門就是方的?”

“確定不是有人將便便故意捏成立方體,來博眼球嗎?”

“或許照片裡的這幾個小方塊根本不是糞便,是加工過的石頭吧!”

然而,現實中確實存在能塑造方形便便的生物,叫袋熊,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種有袋生物。

它有很多外號,方形粑粑獸、頭部粉碎機,以及袋熊酒店老板,每一個稱號都彰顯了袋熊的過人之處。

方形粑粑獸:吃的是草,經過10萬次壓縮變方

放眼大自然,能拉出立方體糞便的動物,袋熊是唯一一種。

2018年,科學家對意外死亡的袋熊屍體進行解剖,結果發現,無論是袋熊的腸道還是菊花,和普通動物無異,都是圓管形的。

那它是如何將糞便變方的呢?





科學家認為,關鍵的點在於它特殊的腸道,能幹燥脫水和不同壓力下擠壓便便。

袋熊的腸道異常長,可達10米,是其體長的10倍。消化相對而言比較慢,一般要8-14天才能將所有食物消化完。

長時間的消化,袋熊的糞便非常幹燥,幹燥程度是人類糞便的2倍,而幹燥的糞便有利於“塑形”,這是前提。

接下來,通過氣球將袋熊腸道吹起來,科學家還發現袋熊不同部位的腸道壁,彈性變化不一樣。

它的腸道橫截面像一根皮筋,左右兩端肌肉組織比較厚,收縮力量強,而上下兩邊薄一點,柔軟一些,在不同壓力腸道壁的拉扯之下,糞便慢慢被擠壓出棱角,最終以立方體的形式排出。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袋熊吃的是草,剛吃到肚子裡,是流質食物糜,腸道一邊吸收水分,每隔幾秒鍾擠壓一次糞便,經歷大約10萬次的收縮後,才會將流質糜塑形成方方正正的幹燥糞便,因此,方形糞便也只出現在末端17%腸道中。





袋熊似乎非常喜歡自己的方形糞便,一天要拉100個,每一個差不多都是2厘米見方。

它還特別喜歡將糞便拉在自家門口不遠處的岩石上,像樂高積木一樣一個一個疊起來,摞起來,就像是展示自家藝術品一樣。

科學家認為,糞便在家門口堆疊起來,其實就是一個信息展示的過程:

對同性和其他動物,是警告,這裡是我的領地我的家;對異性,是推廣,展示自己的生殖能力。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袋熊的世界裡,糞便方塊疊的越高,就越秀。




狐狸頭骨被壓碎

澳洲“大屁股”:是頭部粉碎機?

袋熊喜歡穴居,擅長挖洞,它的地下洞穴又大又復雜,最長可達 30 米,深達數米,通常位於小溪和溝壑上方,有多個入口。

入口處,他同樣會展示自己的方形糞便和以及新鮮的爪痕,來警示同類和其他動物不要踏足。

像這樣的洞穴,袋熊有好幾個。它挖洞是為了和水更近一些,避暑,同時躲避捕食者。

別看袋熊看著憨憨的,行動速度也不快,遇到危險時,會以40千米/小時的速度迅速進入洞穴,然後用自己圓滾滾的臀部頂住洞口。

袋熊的臀部非常厚實強壯,皮下組織有一塊硬骨板,像一個堅硬的盾牌,將捕食者抵擋在洞外。

有傳言稱,袋熊是捕獵者頭部粉碎機,因為有人在洞口發現了頭骨被壓碎的狐狸屍體。

人們普遍認為,袋熊在防御捕食者時,耍了小聰明,故意露出一點縫隙,引誘捕食者頭伸進去,一旦捕食者上當了,袋熊就用臀部和背部用力擠壓,直接將捕食者頭部壓碎。


理論上來看,袋熊1米左右的體型,30幾公斤的重量,是能做到的,但現實中,沒有人親眼認證過,因此,科學家認為“頭部粉碎機”的稱號,是都市傳說。



袋熊酒店老板:洞穴給其他動物提供了庇護所

近日,人們給袋熊起了一個新的外號——袋熊酒店老板。

過去,尤其是2019年-2020年期間,澳大利亞山火最嚴重的時候,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個神奇的傳說:森林著火,為了讓別的動物活下來,袋熊將它們趕到自己洞穴中躲避。

這個故事在網上很火,袋熊也因此成了“英雄”。

然而很快,科學家無情揭穿了這個傳說,認為袋熊不好惹。主觀上,它不會允許其他動物進入它的洞穴。唯一有可能的是,其他動物是偷偷進袋熊洞穴的。





多種動物光顧袋熊洞穴

這一點得到了科學支持,5月16日,發表在《哺乳動物學》雜志上一篇論文表示,雖然袋熊不會表現出傳聞中的利他行為,但它的洞穴確實就像一個免費的酒店,被很多小型動物光顧。

袋熊洞穴“旅客”居住情況被攝像機記錄了下來,2021年,火災過後,動物學家在澳大利亞森林中不同地方,放置了 56 台攝像機,用來觀察袋熊洞穴周圍的活動。

拍攝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科學家發現,有多達56 種動物“入住”過袋熊的洞穴,包括 19 種哺乳動物、33 種鳥類和 4 種爬行動物。

這些幾乎都是體型比較小的動物,它們在洞穴裡短暫休息,在這裡喝水覓食後離開,有的啥都沒幹,就進去“參觀”了一下就出來了。

科學家認為,這些動物的光顧,就說明袋熊是個出色的建造師,它建造了一個水分食物充足,且能抵擋捕食者的“酒店”。

雖然它本身不願意對外開放,但在生態中確實給其他動物提供了庇護所。

注:袋熊糞便實物圖,或引起不適。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29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