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美两党"中国通"共识:不寻求推翻中共政权和体制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美国两党对中国态度,方向上虽然一致,但在具体执行上仍分成强硬和温和派。年底就是美国总统选举,外界都关注下一届政府的对华外交政策走向。华府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周一(24日)举办的研讨会,讨论美国当前三大主流对华策略。参与者包括了现任和有可能出任下届政府的“中国通”,究竟他们的战略思维和执行方式,具体上有何差异呢?

代表较强硬立场的是曾经与前总统川普共事的副助理国防部长柯伯吉(Elbridge Colby)和前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他们主张透过加强美国的军事实力以确保领先地位。


刚刚卸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副高级主任、为总统拜登献计的杜如松(Rush Doshi)代表中间路线,提倡对中美关系进行策略性管理,强调美国的竞争力提升。

至于主张美中合作做法的代表是前美国国防部高级顾问、华府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任林洋(Bonny Lin),主张透过教育和国际合作缓和中美紧张关系,并强调美国的外交政策需要考虑盟友的利益。

中国通”共识:创造条件改变中国对外的行为

三组学者的讨论围绕三个焦点:对华策略的终极目标、 台湾政策的优先顺序和权衡,以及美国国内政策。

所有学者一致同意,美国对华策略的终极目标不是政权更迭,不是要在中国推行另一种政府体制,而是创造条件改变中国对外的行为。

博明:削弱北京美国敌对情绪的来源


对相对强硬的博明而言,对华政策应该超越如何管理中国作为一个竞争者的争辩,直接追求胜利。博明解释,自己的提议接近前美国总统列根(Ronald Reagan)的对华政策,胜利的定义是削弱北京美国敌对情绪的来源,令到北京认清向美国发动苏联式的冷战,甚至展开武装行动都不是可行的选项。

博明说:“赢得大国之争并不意味着战争,也不意味着投降,而是介乎两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北京会相信,她不能对我们或我们的朋友发动热战,也不能赢得对我们和我们的朋友已经发动的冷战。”

柯伯吉则不同意博明的看法,指出总统列根与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的友谊虽然促成美苏冷战结束,甚至最终引发苏联的瓦解,但是却造成普京的崛起,将俄罗斯推向更独裁的方向。


柯伯吉表示,由于中共的本质是意识形态为表,实用主义为实,美国的对华政策应该同样从“现实政治”层面出发,而且不能够完全排除北京不会在2027年之前对台湾动武,所以美国应该追求在适当的时间展示明显的军事实力,而非单单透过经济制裁,以达到阻吓中国的效果。

柯伯吉说:“我们必须紧急关注台海局势,我们现正处于北京随时可能发动武力侵台的时期,我并不是说明天会发生,但我认为这情况有可能在十年之内出现。”

老一代“中国通”重视接触及结盟

属于老一代“中国通”、 现任副国务卿坎贝尔在研讨会提到,中国与邻国的主权争议、北京推行自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军力集结等,都正在破坏亚洲的权力平衡,为地区和平带来重大风险。坎贝尔直言,特别是冲突一旦发生在台湾海峡,有机会重创环球供应链,导致全球大萧条。

坎贝尔解释总统拜登的应对策略有别历任总统,以接触(engagement)为首,透过创造夥伴关系和与高层官员之间的个人交流,与亚洲盟友签署双方及多方协议,例如:“四方会谈”(QUAD)和“美英澳三边安全夥伴关系”(AUKUS)计划,加深不同方面的合作,形成一个联盟结构(latticework)去应对中国带来的挑战。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2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