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美東颶風: 至今仍有45萬人停電 一場颶風 休斯敦咋就成這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唯一讓人欣慰的好消息是,休斯敦動物園表示,所有動物在颶風和停電期間都很安全,動物園一直使用發電機供電。動物們和往常一樣,在谷倉裡安全地度過了一夜。


停電後高溫的危險

颶風走後,休斯敦地區尚在進行艱難的恢復和清理工作,高溫已悄然而至。在沒有空調的情況下許多人在酷暑中悶熱難耐,而對於一些人來說,則有致命的危險。


在停電後的第一個晚上,當地華人白先慎出去轉了一圈,只見偌大的一座城市幾乎一片黑暗。“明天如果到了中午還沒有電,那就只好逃難去了。”他說道。

10日上午,大停電的第二天一大早,白先慎就預訂了離休斯敦113公裡遠的希爾頓酒店,因為休斯敦大多數酒店都被預訂滿了。中午開車到達時,這家希爾頓酒店也已經被訂滿了。

9日,休斯敦的溫度超過了32攝氏度。而因為潮濕導致的實際體感達到了40攝氏度。當人們長期在高溫環境中無法給身體降溫時,他們的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就有可能受到損害,並且還會患上其他與熱有關的疾病,如熱衰竭和中風。

“對於那些獨居的老人和疾病患者來說,這真的是很困難的時候。”張玉蛟說,“我的一個病人今天跟我說,他已經換了三家賓館,因為賓館也沒有電。”

高溫是美國最致命的極端天氣。據休斯敦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科學教授凱文-蘭扎(Kevin Lanza)博士稱,在美國所有與極端天氣相關的危害中,極端高溫導致的死亡人數最高,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數是颶風和龍卷風總人數的兩倍多。

當地時間2024年7月8日,美國休斯頓,颶風“貝麗爾”登陸,市中心超市斷電。

大停電後,休斯敦附近的多個縣都開放了社區中心、學校、體育館和其他有著備用發電設備的教堂場所,以接納無處納涼的民眾在空調房裡乘涼、給電子設備充電,有時還可以領取食物和水。

電力短缺也給休斯敦的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壓力。副州長丹·帕特裡克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醫生認為將一些患者送往沒有空調的家中並不安全,這導致醫院“人滿為患”,救護車送患者需要等待三個小時。


他還表示,將使用一個體育和活動中心建成的臨時野戰醫院,暫時容納多達 250 名等待出院但無法被送往沒有電的家中的患者。

張玉蛟告訴澎湃新聞:好在休斯敦大多數醫院都有備用發電機。那些沒有發電設施的醫院或者發電機失靈的醫院,多是因為大多數備用發電機都用天然氣發電。當許多發電機同時工作的時候,氣壓不足會導致功率不穩定甚至失靈。

“我在醫院看到的醫護人員反而比以前多了,因為大家家裡都沒電,所以索性晚下班在醫院多熬一陣等晚上天氣涼快了再回去。”

停電後的未知數


休斯敦市長約翰·惠特邁爾 (John Whitmire) 也和數百萬人一樣遭遇了停電,他向媒體表示“完全了解”恢復供電的緊迫性並督促休斯敦地區的主要電力提供CenterPoint Energy盡快恢復供電。

CenterPoint Energy高級副總裁萊納·威爾遜(Lynnae Wilson)在一份聲明中解釋稱:他們最初預計颶風會襲擊更南部,而不是在休斯敦地區登陸。而且,盡管貝裡爾登陸時只是一級颶風,但卻猛烈地襲擊了休斯敦市中心,樹木被吹倒砸中電線,10 座輸電塔被推倒,受損線路數量之多是造成停電嚴重的原因。

該公司表示,約有 220 萬客戶(占休斯敦地區該公司客戶的 80%)在風暴中斷電。公司正在招募數千名工人來恢復供電,在10日晚上先為100 萬用戶恢復供電,優先考慮養老院等場所,但無法給出全部電力恢復的時間表。

當地居民莉澤特·瓦雷拉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她家從8日早上斷電後,一直沒有恢復供電。她和家人每天都在努力尋找住宿、互聯網和食物,好像電視裡的生存游戲。

“電力公司沒有給出明確消息。他們預計到10日將有 100 萬人用上電。但一共有200多萬人停電,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屬於有電的人?這就像一場游戲。”她說。

7月9日傍晚,張玉蛟家裡幸運地來了電。但是街對面的住戶還沒有。截止到本文刊發時,白先慎的家依然沒有恢復供電,他只能繼續住在酒店裡。

休斯敦這座城市是在空調發明後才開始興旺起來的,人們習慣了空調裡的生活,現在一下子沒有了,人們沒有准備,也沒有資源,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再遇到高溫,很多老人和孩子就會很危險。”張玉蛟說。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