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由28勇士說蘇聯新聞造假:一脈相承的"制造新聞"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正是從這一理念和邏輯出發,28勇士的這種新聞造假在當時也只是冰山一角。如一篇報道海軍戰士反擊敵人坦克的新聞:“戰士們把手榴彈捆到身上,撲到漸漸逼近的敵人的坦克下面……英勇的水兵們消滅了大約10輛敵人坦克。”蒙圈了吧,這是勇敢還是犯傻?既然敵人坦克已經逼近,將打成捆的手榴彈扔進坦克下面不是很好嗎?還有,英雄馬特洛索夫用身體去堵敵人的機槍眼。知道這樣的英雄在衛國戰爭中有多少嗎?三個?五個?不不,有400多個!不禁要問,打仗不是靠槍炮,而是用胸膛嗎?




上世紀40年代蘇聯曾在新聞界發起反“客裡空”運動。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新聞造假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各種媒體充斥大量的謊言已實在讓人看不下去。


翻一翻蘇聯新聞報刊合訂本不難發現,這種已打破常識的新聞造假可謂早已有之。1931年,13歲少年帕夫利克狀告自己父親涉嫌通敵,因為檢舉揭發有功,這個被鄉親一致認為好吃懶做、品行很差的孩子被《消息報》等媒體美化成一個愛黨愛國、心向集體、生活儉樸、講究衛生、追求崇高的完美少年。1935年,《真理報》以《社會主義大力神:頓巴斯采煤工人斯達漢諾夫和迪卡諾夫》為題報道了勞動英雄——斯達漢諾夫。報道稱,斯達漢諾夫6小時采煤321噸,相當於該礦區的23個采煤工人的定額。他幹一班活所采的煤,不僅完成全礦區一晝夜的工作量,而且還超額83噸。由此在蘇聯掀起了一場社會主義大幹快上的“斯達漢諾夫運動”。這一謊言以致讓正在蘇聯訪問的法國著名作家紀德都看不下去,當他聽人介紹說斯達漢諾夫5小時幹了之前8天的活時,反諷道:他之前8天是不是幹了5小時的活?




謊言已讓人“耳不忍聞”,突破了人們認知底線,成為對人們智商的侮辱,也成為對人們精神環境的重度污染。


由此也就不能不引一個問題,在蘇聯為什麼存在大量的普遍的荒誕不經的新聞造假?

請不要怪我動輒就說體制,但新聞造假與政治體制和傳媒體制確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當媒體不能獨立、新聞失去自由、輿論受到鉗制而只能從屬於專制的權力乃至成為其工具和喉舌的時候,其一切新聞、評論直至副刊文學作品等都必然圍繞權力來進行,他們所做的一定都是權力需要的,權力不喜的一定是他們回避的。一旦媒體無法滿足權力要求時,無論是支持的還是反對的,都只能弄虛作假、胡編亂造,用謊言來迎合和諂媚權力。戰爭來臨,權力者需要的是軍民高昂的熱情和旺盛的斗志。當平淡無奇甚至一時遭遇潰敗的戰斗無法滿足權力需要時,編造事實、杜撰錦句、拔高英雄、謊稱勝利便成為媒體的必然選擇。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1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