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李娜: 李娜郑钦文两代亚洲之光,湖北如何成网球人才高地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郑钦文在夺冠后受访时表示,“我一直都相信薪火相传。如果我今天的胜利可以为更多的孩子带来网球梦,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希望在10年后、20年后,你们能够站上这个舞台,这是梦想顶级的舞台。能够体验我在这一刻体验到的感觉,你们会发现人生不虚此行。”


李娜到郑钦文,“一姐”的接力发生在湖北。很多网友好奇,为什么湖北能连续走出优秀的网球选手?据媒体报道,湖北网球传统深厚,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网球就是湖北省联合运动会的项目,还率先开放女性参赛。汉口市政府体育会于1933年主办全市首次男、女网球比赛。

1973年湖北省网球队恢复建队,余丽桥是第一批进队的选手之一,曾9次获得全国女子网球单打冠军,多次拿到亚运会等比赛的冠军。李娜和郑钦文都是余丽桥的弟子,她曾担任中国网球队教练组组长。


在《独自上场》中,李娜写道,11岁时她和业余体校的几个队友一起进了省队集训队,从11岁开始余丽桥带了她9年,直到她第一次退役。李娜的父亲重病时曾给余丽桥写过一封言辞诚恳谦恭的信,将李娜职业人生托付给余教练。李娜在自传中也谈道,余丽桥执教严厉,她和队友们不得不在超强压力下完成训练。“非常不人性但很见效”的方式很有时代特征。

郑钦文的父亲郑建坪曾是一名田径运动员,曾在四川省田径队从事跳高项目。他是女儿参加体育项目的带路人,父女两人2008年到北京观看了奥运会网球比赛,当时郑钦文已经参与过几个体育项目,受到网球比赛的吸引后决定试一试。她先后在武汉跟随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和余丽桥,2012年离开武汉,加入北京匠心之轮国际网球学院。


匠心之轮成立于2003年,是一所集合青少年、儿童、成人网球教育、国际国内青少年赛事承办、国际网球交流等为一体的综合专业网球教育机构,配备了国际顶级的场地和教练团队,2007年以来每年有约8万人次在这里参与培训和赛事。曾执教比利时名将海宁15年的教练卡洛斯·罗德里格斯2009年加盟匠心之轮,他也曾帮助李娜征战澳网,并指导郑钦文4年。


湖北曾培养出李婷、朱本强、潘兵等网球名将。1970年出生的潘兵曾是中国男子网球的第一个亚洲冠军,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1994年广岛亚运会的网球男单金牌得主,退役后曾任湖北省网球队和中国网球女队主教练。出生于1979年的朱本强曾是原国家男子网球队主力,获得过2001年北京世界大运会网球混双冠军。

1980年出生的李婷曾与孙甜甜搭档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金牌,实现了中国网球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余丽桥当时是二人的教练。退役后,李婷近年来不断到各地参与网球普及活动,网上可以搜到她亲自示范的网球技术普及视频《李婷教你打网球》。

极目新闻报道称,湖北京山号称“中国网球之乡”,曾是全运会网球项目的举办地,2012年开始举办中国(京山)网球节。京山常年参与网球运动的人数超过10万,每年举办“村网”业余赛事。2018年中国(京山)网球节,李婷、孙甜甜出席了开幕活动。2021年举办了第四届中国(京山)网球节。去年底,湖北省网球协会完成换届,郑钦文父亲郑建坪当选副会长,是六名副会长之一。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4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