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运动员不是夺金的工具人,不是道德楷模,也不是神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巴黎奥运会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决赛,中国选手张博恒带着一身伤病上场,艰难拿下一枚银牌。下场后,有人惊喜地看看,他讪讪然说:“银牌就不掏了吧。”

他已经做得够好了,没人能指责他,但这番话却隐约透露出他的自责,仿佛一个考了95分的懂事孩子,觉得自己辜负了家长的期待,原本他“应该”考满分的。


他这番话让很多人为之心酸、感动,银牌难道还不够?但话是这么说,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丢了金牌,还想得到国人谅解,那可没那么容易。

在男子体操团体决赛因苏德炜的严重失误丢金之后,有一种论调值得注意:中国体育的体制与国外不同,运动员是纳税人出钱、国家培养的,因此,别谈什么“成绩好坏都只是他们个人的事”,他们就应该拿出成绩才对得起“我们”,如果谁不行,那就换个能行的上。

这话有道理吗?这么说吧,那其实是把运动员当成了夺金的工具人。按照这一逻辑,重要的是实现夺金的目标,谁行谁上,“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为失败是不可接受的。

别看这用上了“纳税人”这样的新潮话语,但那背后潜藏的其实并非纳税人意识,而仍然传统的恩报观念:一个人只要受了恩惠,就永远无法独立于施恩者,而必须竭尽全力来报偿,因为根据这种社会交际原则,对方已经“购买”了他的服务,那他就应该去为对方卖命。


我之前就曾注意到,如今的家长在合理化自己控制欲时,采用的是经济支配的逻辑:我出钱了,所以我有权知道孩子的成绩——甚至,如果你的表现达不到我的预期,我还能以“撤资”来威胁。双方都心知肚明的是,孩子努力读书,其实是在实现家长这个“出资人”的目标。

问题也就在这里:既然如此,那么目标的设定通常就是“谁出资,谁说话”,很难考虑到你的实际情形,尤其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很难接受自己投入巨大的成本,孩子的成绩却不如预期——哪怕对孩子本人而言已经尽力了,但并不能让家长满意。

怎样才叫“尽力”,是很难量化的,那其实就是中国式管理中经常强调的“态度”。我曾访谈过一个家长,他无视自己读初中的女儿已经压力巨大到影响成绩这一事实,再三强调她成绩不好是态度还不够端正。在这次苏德炜失手后,也有很多人辩称,不是要指责他丢金,而是他根本就没努力拼搏,但问题是怎样才算“努力拼搏”了呢?


在结果导向之下,唯有成功者才能被完全免于追责,就像你只有考满分,家长才没话可说,甚至只要你没考满分,就总觉得你还没尽力,是不是还有余力可挖。

这种逻辑盛行于中国社会,太多人习焉不察,因为这就是我们从小浸染在其中的家长制基本逻辑。一些粉丝不容许喜欢的明星在观点立场上有别于自己,理由也是觉得仿佛是自己“出资养了你,你就得听我的”,虽然他们有时反感家长这么对自己说话,转头却又用同样的逻辑去控制他人。

总有人强调,“你要为自己而战可以,那你就自己养活自己”,这话其实就是中国家长对那些叛逆的孩子常说的,“有本事你别靠我养活”,且不说这能不能做到,就算做到了,也无法逃脱指责。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6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2 秒